【21RV 原创游记】经历了夜驻妙峰山,观赏了妙峰山顶的金顶白塔和娘娘庙后,我们的下个目的地是爨(cuàn)底下村。爨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斋堂镇,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保存着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著名的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曾说过: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如此高的评价也让我们迫不及待一探其“芳容”。
●寻找北京的“桃花源” 出发!爨底下村
上篇游记我们游览了金顶妙峰山(金顶白塔还有娘娘庙 北京值得一去的小众景点 21RV编辑部京郊房车游(2)),从妙峰山上下来后,我们也是直奔爨底下村。
妙峰山到爨(cuàn)底下村有82公里的路程,从妙峰山路下来直接上109国道,一路上依然是不少盘山道,在这种多弯路段我驾驶的旌航动力优势发挥不出来,一路上只能追着览众走了。这是我们出来的第二天,正值周六,路上的车明显多了起来,我们两辆房车也是收获了不少回头率。
开了不到2小时,我们就到达了爨底下村的入口。爨底下村是国家3A级景区,也是要收门票的,一人35元不算贵;不过售票员也只是从车窗往里看了一眼,没上房车数人,这要是躲房车卫生间里还能逃个票,不过人家都信任你了,咱也不能这么干。
从入口进来还得开几分钟才算真正到了村口,村口的山上刻着“爨底下”几个大字,第一次看见“爨”这个字的时候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咋念,从网上查了一下,原来念cuan四声,有烧火煮饭的意思。这村名起的还挺让人捉摸不透的,咱们一会进村可得好好探究一下村名的由来。
进村的话就不能再开车了,村口有个大停车场,周六来这里的人还不少,里面的停车位挺满的,我们还是靠边停吧。
下车步行进入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因在明代“爨里安口”下方得名,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解放前属宛平县八区,现属斋堂镇所辖。关于爨底下村的起源,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将整个村庄摧毁。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幸免于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现址立村。关于爨底下村人的姓氏相传是因为爨被村民们编成了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大火烧林烧的兴,岂不很热?所以姓韩,谐音寒,所以爨底下村人全姓韩。
进入爨底下村给我一种逃离了城市的感觉,这里四处充斥着古色古香,没有了现代城市的喧嚣和忙碌的气息了,不由得让人心生宁静。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婧雯和秀芬妹子不见了踪影,回头望去原来走进了一个院落。
我还以为她们俩是被这浓郁的人文气息所吸引,没想到却是被肉香勾了魂......
婧雯望着大铁锅眼睛都直了,就差流口水了,看看这渴望的小眼神也能感受这铁锅炖肉有多香了。我赶忙提醒她们:“别馋这个了,咱们买的肉串还没烤呢!”
院里的墙上挂了不少照片,其中不乏院子主人与明星的合影,看来爨底下村也是声名远扬,就连很多明星也慕名而来,但我猜这里肯定也是不少电影电视剧的取景地吧。
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但爨字难写难认,故而用谐音“川”字代之,但仍发爨音。最早是在1942年为方便抗日干部特别是外地抗日干部通讯联系,将“爨”改成“川”,爨与川并用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就不用爨字了,1995年搞旅游开发后,爨字又大放熠彩。
爨底下村可以说是建在山坡上的,整体地势呈上升趋势,所以越往里走地势越高,颇有点爬山的感觉。
也驰看见石磨还挺兴奋,激动地推了起来,结果鼓捣半边也没推动......
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事,爨底下村挨家挨户的院落看着都挺讲究,说起来院主人当年应该也是个不差钱的主。按道理说,以前一个村里穷人应该比富人多,像贫下中农的房屋必然是相当简陋,而地主家的大院则与之形成很大反差。但爨底下村由于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清后期有闻名京西的大财主及远近知名的八大家,故而每家都盖起青砖灰瓦四合院。
有的院落布局还挺有意思,主院的两侧还有两个小院,通过一个狭窄的小道就能过去。
在房屋的底部还能看见猫狗洞,看来那时的小动物们也吃不饱啊,就这洞我家的大肥猫直接能卡住。
房屋里的桌椅也十分古朴,别说龙哥和于辉往这一坐还真有点地主和地主婆的意思。
家具看着都是有些年头的,这两大箱子里看着像装着值钱东西,几个人在那研究半天。
这屋应该就是主人的卧室,这大火坑看着真够带劲的,火炕邻近灶口的位置称为“炕头”;邻近烟口的位置称为“炕稍”。一般“炕头”都留给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寝卧。你可别以为这火炕是村民专属,火炕在以前也是被引入过皇宫的,比如位于沈阳市的盛京皇宫就设有多个火炕。
在院落的墙上我们看到了这张爨底下村的全景图, 看起来这村落建筑的布置并非杂乱无章。爨底下村坐北朝南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惯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光看全景照片哪过瘾,所以我们也准备亲自登上观景台,一睹爨底下村的全貌。
现在山上的植被还没苏醒,看着比较荒凉,相信在春天来的话风景是要更胜一筹的。
爬到一半婧雯和于辉实在有些爬不动了,说在半山腰等我们,不过龙哥的一句“放弃容易坚持很难”让她俩重新打了鸡血。
终于爬到山顶的观景台,值不值看看照片就知道了,不过相比之前看到的宣传照少了些绿意。
呼吸呼吸山顶的空气,欣赏爨底下村的错落有致的全景后,我们也要下山返程了。
游完爨底下村,我们这次周末游的行程也算告一段落了,但是有一件事自始至终让我们牵肠挂肚,看过我们游记开篇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出发前我们在同事强烈推荐下买的羊肉串,现在还在旌航的冰箱里搁着呢,这最后怎么也得把串烤了啊。
于是返程这一路我们是四处张望,迫切寻找一个适合我们开“烧烤趴”的地点。但非常尴尬的是,每当我们看到一个合适的地停车后,总能在周围看到严禁火种的标语,为了响应森林防火的号召,我们也只好作罢。
最后我们恍然大悟,最适合开“烧烤趴”的地点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公司后面的房车世界露营地不正合适么,所以咱就直接开车回家烧烤吧。
露营地的湖边风景不错,地面完全由碎石组成,周围也没有任何可燃物,咱就在这驻车吧。
美景与房车是绝配,大家纷纷开玩笑道:“还出去干啥,咱这露营地风景多棒啊。”
今晚的主角必然是烧烤了,停好车准备工作也开始了,从公司拿的烧烤炉要派上用场了。
支好炉子,倒上木炭。
直接用炭的话不太好生火,所以我们也准备了引燃物。
在众人轮番助力后,火苗终于烧起来了。
勤劳的于大厨也没闲着,忙着给我们制作凉菜。
事先买好的鱼豆腐鱼丸,直接自己用烧烤签串。
这边木炭烧的差不多了,先把大火灭掉,木炭敲碎在炉子里铺匀就可以开始啦。
拿出之前在公司附近市场买的羊肉串,一斤48元,我们买了4.26斤花了204元,7个人吃也差不多了。
这肉质看起来确实不错,话说这羊肉串吧,全是瘦肉也不好吃,肥瘦比例一定要适当,这一烤起来肥肉滋滋往外冒油,那叫一个馋人啊。
赵凡深藏不露啊,不仅会开手动挡,还会烤串,这才叫不会烤串的司机不是好新媒体运营。
第一批肉串烤好了,那叫一个香气扑鼻啊,浓郁的肉香伴着孜然味钻进每个人的鼻子里,我在这举着相机都没心思拍照了。
大家品尝过厚纷纷给出了好评,一方面是对赵凡手艺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肉质的认同,看来我们同事推荐的还挺靠谱。
这吃着吃着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了,这“烧烤趴”虽然美食是有了,但总感觉差点什么。
我一拍脑子恍然大悟,这“烧烤趴”怎么能没有音乐助兴呢?赶紧打开旌航的富声影音系统,连接手机蓝牙,几首嗨曲气氛搞起来!
羊肉串吃的差不多了换换口味,从冰箱拿了几串骨肉相连,还有我们自制的锡纸金针菇。
不知不觉天就完全黑了,我们的烧烤师傅赵凡说天太黑熟没熟看不清,这哪敢怠慢啊,补光灯招呼着。
烤着烤着炭不太行了,加点炭继续烤。
趁着这大火把锡纸金针菇先烤了,这画面看着太有感觉了。
烤完肉串还有火腿肠青椒馒头片,这顿烧烤吃的还挺痛快的,4斤羊肉串最后竟然还剩了点,吃饱喝足也差不多该回家了。
玩再嗨也别忘了收拾自己留下的垃圾,做一个有素质的房车人。
览众车外配备了外置淋浴,这会派上用场了,水流还真挺冲,用来清洗烧烤炉完全没问题,真是省了不少事。
总结:这趟周末游虽然行程短暂,但也算带大家短暂体验了房车生活,尤其是几位初次体验房车的同事还是感受颇深的,整体来说房车住起来也许没有家里那么舒适,但是它能给你带来的快乐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明白,这种“景在变家未变”的生活方式会让人上瘾,相信我们下个系列游记也会马上和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