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是中国农历腊月二十七,北京城里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处处能让人嗅到“年的味道”。在这渐浓的节日氛围里,新年新特色也浮出水面。
民俗有了新味道。商家们打折促销、招徕顾客,把店堂装扮得花花绿绿自不必说,机关企事业单位、写字楼的办公室,也都纷纷贴上窗花、春联,挂上大红的“福”字和中国结。从民俗层面上看,春节的“年味”确实越来越淡了,但很多人也越来越想找回“年”的感觉,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希望通过现代的方式来引领新的过年时尚,拜年电邮、拜年短信、拜年彩铃,花样层出不穷。本报推出手机征联活动,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就征到新联近百条,参与者达5000多人。
年味儿浓,人情味儿更浓。从铁路春运中的加开售票窗口,发出民工专列,到志愿者陪空巢老人过年,到教育部发文关注春节期间留校贫困大学生,为他们准备年夜饭,处处体现了在传统节日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本报副刊连续两年开办的“春节不能回家,给亲人捎句话”征文,深受外地在京工作人员的喜爱。
过年寻求别有风味儿。年夜饭的吃法,今年就更是五花八门,既有前几日炒得沸沸扬扬的天价晚宴,也有各式各样的“尝尽天下鲜”的饺子席。京城九大庙会也发展成无数游乐会、风情节,遍布18区县,给市民们更多有新意的选择。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省际和国际旅游来度过春节。
作者:张斯粤
2022-03-07
作者:张斯粤
2022-02-24
作者:21rv
2022-01-27
作者:21RV
2021-10-19
作者:张斯粤
2021-10-17
作者:张斯粤
2021-10-16
作者:张斯粤
2021-10-15
作者:21RV
2021-10-14
作者:张斯粤
2021-10-14
作者:张斯粤
2021-10-13
1.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2.请标注“有车”或“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