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北岳天地宽
太阳刚露脸,就被叽叽喳喳的小鸟吵醒了。起来一看,三晋大地上还笼罩着轻烟薄雾,夜的气息仍未退尽。
在一家面店吃过早点,开车从浑源出发,驶了约4公里左右,见路边的牌子上写着“悬空寺胜景”,就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往山谷里驶。下到谷底,远远就见到了像一组楼阁模型粘贴在峭壁上的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的奇妙之处在于“悬”,有如悬空挂在峭壁上的玲珑楼阁,正如当地人说的那样:“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仿佛随时都会掉下来似的,不禁令人的心一下子悬在嗓子眼下不去。当然,最令人惊讶的是它就这样在恒山金龙峡的翠屏峰“吊”了1400多年,这期间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狂风暴雨或是地震,稳稳立在地面的建筑都毁了,但它不仅好好的没有掉下来,看样子还会一直“吊”下去,怪不得见多识广的徐 霞客也禁不住赞它是“天下奇观”呢。
悬空寺的停车场上就我一辆车,入口处的大门关着,问值勤的保安,说8点半开门。我一看表,现在才6点多,这就是说要干等二个多小时呢。我一看,这悬空寺不像别的地方,它一览无余地悬挂在百多米远的峭壁上,用我的摄像机和望远镜,连檐角的风铃都看得清清楚楚,还用得着等两个多小时买票进去吗?
太阳渐渐升高,我们在悬空寺前玩到7点多才开车离开。驶过山洞,向东南方向走3公里就是恒山的进山山门牌坊。停车打听,守门员说卖票的没来,给10元钱进去吧。这时过来一位老太婆,背着一袋野菜,想搭乘我的车子上山。看她可怜的样子,答应了,让妻子躺在床上,座位让给她。驶了大概5公里的山路,到了半山的停车场。停车场边上是个村子,当地村民开了不少饭店,还有一排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铺。
站在半山的停车场上,只见北岳恒山云驻雾缭,巍峨耸峙在蓝天下,气势十分雄壮。山间的寺庙群隐隐约约,仿佛这座名山隐藏着无穷神秘的历史故事。不错,恒山又叫玄岳,虽然险不及华山,秀不及衡山,碑石题刻多不及泰山,但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山高为五岳第二,有108座山峰,绵延数百里长,莽莽苍苍,横亘塞上。恒山以道教闻名,称为中国道教第五洞天,相传八仙中倒骑毛驴的张 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据说极盛时主峰附近就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九宫八洞十五庙”之说。作为一代名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帝王来过,数不清的文人学士如李白、贾岛、徐霞客等来过,在山上留下了不少摩崖题刻和诗文碑记。
登恒山有索道,那个搭车上山的老太婆说,有时间还是走上去好,石级山路好走,也不陡,沿途可欣赏自然风光,下山正好吃中饭。有道理,在老太婆的指点下,沿石级慢慢往山上走。过四大夫松和果老岭,到“人天北柱”购寺庙群门票每人18元,然后进入山间的庙群,主要是道宫和道观。这些道宫和道观都不大,一般都只住一位或几位道人,大多数是白发长须的老道。这些老道看见游人都很热情,主动邀请进去上香,但大多数游客反应冷淡,存有戒心。实在是世道越来越复杂,骗局和陷阱防不胜防,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胜任和理解。
我是舍近求远先到得一庵的,路不难走,就是这庵所处的地方太险峻,上下两层的楼阁像是用双面胶粘贴在峭壁上似的,楼阁的顶上是千仞峭壁,直接青天,楼阁下面却是陡立的深谷,看得头晕腿肚子打颤还是不见底,我想这地方叫“小悬空寺”也许更形象些。庵里有一位清瘦修长的老道士在打扫卫生,下层是他吃饭住宿的地方,看上去很简陋。我想这老道的生活肯定很清苦,孤身一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也很寂寞,不知这几十年都是怎么熬过来的?很想问他一些情况,又觉得不妥,不敢造次,“山人”的讲究多着呢。
离开得一庵,沿寝宫东面的紫芝峪盘山小道向上,进雄伟的山门,攀阶而上就到了北岳庙。北岳庙是恒山最大的庙宇,也是北岳的正殿,供奉北 岳大帝。庙北边峭壁上题刻无数,有棵古松的枝蔓几乎压到了大殿的中脊,当地人称之为“木龙”。庙南边的白虎观内有“潜龙泉”,是南北并列的两口水井,令人不解的是南边的井水腥咸苦涩,北边的却甘甜清凉。
恒山最高的建筑是会仙府,又叫集仙洞,意思是神仙汇集的地方,因此香火最旺,问卦求药者终年不绝。庙内供奉的三十多位神仙都是明代塑造的,大殿正中供奉北岳大帝及二位侍者,后排供奉福、禄、寿三位星君,东西两侧供奉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站在会仙府前,只见恒山群峰奔突,气势磅礴,整个山脉仿佛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去,十分壮观。
从会仙府下来,是九宫天和纯阳殿,还把关老爷和海 龙王也搬到山上供奉着。恒山的历史人文景观说多也不多,相对来说还比较集中,不到二个小时转遍了。
走回半山停车场已经11点了。村民开的饭店太贵,下山再吃,就开车下山,向香火缭绕的五台山驶去。
活着的云冈石窟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对于我来说已经十分遥远和陌生了,但是青春的激情似乎还没有消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今天要去云冈石窟,天刚放亮就激动得睡不着了。
吃过早饭,驶了约20公里路,7点钟就到了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的云冈石窟。景区管理员说要到8点半才开门,一下子把我心中的热情浇灭了不少。景区这么晚开门还真是第一次碰到,没想到这大同人数钞票也不肯早起。既然来了也没法子,就在石窟外面瞎转吧。
云冈石窟古称武州山石窟寺,是公元五世纪北魏 王朝定都大同期间营建的皇家寺庙。它开凿于北魏和平初年(公元460年),刚开始由著名的和尚昙 曜主持。昙 曜原先是甘肃武威的高僧,很聪明,他模拟当时北魏的几位开国皇帝的容颜造像5窟,这5窟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云冈石窟开凿人数多达四万多人,先后开凿了50多年,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我没有去过敦煌的莫高窟,2008年4月和妻子一块游览了了四川广元的皇泽寺和千佛崖,亲眼目睹了高超的石刻造像艺术。上半年路过洛阳的龙门石窟,也只是粗略地看了看。这次特地到云冈石窟,怎么也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一看的。
云冈村的村民倒很勤劳,开始往摊位上搬运商品了,主要是些旅游纪念品。闲着也是闲着,就跟这些“土著”们唠叨云冈石窟的历史。“土著”们的手照样忙着,嘴却漫不经心的滔滔不绝起来。据说十年前云冈石窟的周围环境污染较严重,许多佛像身上都落满了煤灰。这不奇怪,云冈本身就是一座灰头土脸的长长山冈,边上又是煤矿,风一起,天空灰蒙蒙的。九十年代末,当地政府下了决心,投资了2.3亿元,将煤尘滚滚的109国道改线北移,另外投资6000万元,完成了云冈石窟旅游专线建设,还进行了云冈峪的绿化,从而使云冈石窟这颗民族的明珠有了良好的环境。当然,云冈村的村民在搬迁中也做出了可贵的牺牲,他们离开了石窟前的故乡,腾出地方改善景区环境,土地没了,就靠山吃山卖些旅游纪念品。
唠得正起劲,开门的时间到了,马上去买门票。本来要60元,为推动山西旅游,五月份全省门票打五折,每人只要30元。我们随着客流涌向石窟,从最东边的第一窟开始观赏。
云冈石窟依山造像,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佛窟45个,大小佛像5万余尊。开始的几窟风化较严重,基本上看不出佛像的本来面目。到了第五窟就不一样了,洞窟入口处建有高耸的窟檐,气势雄伟,窟中央的释迦牟尼佛高达17米,是云冈第一大佛。走进第六窟,给人第一感觉是金碧辉煌,它是云冈最精美的一窟,在总体布局、造像风格和雕刻水平等方面均代表了北魏石窟艺术的最高境界。其中的释 迦牟 尼生平故事图33幅,像连环画一样,在这里多花些时间看看是完全值得的。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现在为第16~20窟,主佛都是北魏的皇帝,显示了王权与教权的利益合二为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原形是北魏的文 成帝,高13.7米,结跏趺坐,身披右袒袈裟,面部丰满,眼大唇薄,透出一种慈善厚道的气质,显得英俊潇洒,这就是云冈石窟的标志性佛像。有人戏称他为云冈石窟的“攻关”大佛,也有人戏称他为“外交大使”,没错,他那漂亮的光辉形象印在宣传画册上,成为云冈石窟的代表而传遍世界各地。
观赏完第20窟后,有的旅游团就返回了,导游说云冈石窟的精华看过了,后面看不看都无所谓。我们有时间也有兴趣,不管好坏总要看完。不过话说回来,后面的25窟规模都不大,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开凿的,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不管怎么说,自东向西逐一拜谒45座洞窟,仿佛在浏览一本洋洋洒洒的佛国巨著。总体来说,云冈石窟的雕刻承袭了汉魏传统,并吸收了西方异域文化精华,规模之大,雕刻技艺之精湛,造像内容之丰富,体现了雕刻师们丰厚的生活积累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是北魏留下来的一座历史文化丰碑。
云冈石窟仍然活着,岁月扼杀不了它的顽强生命力。
看完之后,我不竟想到,中国著名的三大石窟竟有二个是北魏人雕凿的,这倒是个稀奇的事。一个曾经默默无闻又远离中原先进文化的边远少数民族,一个只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几百年的北魏小国,为什么有如此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为什么有如此纯洁聪慧的心灵?他们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创造了二个文明奇迹?他们除了对佛的虔诚和顽强的毅力外,难道还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如果有,它又是什么呢?
走出云冈石窟景区,似乎余兴未尽,我们又去了村民摆的小摊。路两边的摊位排成了长队,把路挤兑得瘦长瘦长的。我们还没有走到摊前,叫卖声就响成了一片。外出旅游,我们一般不在景区购物,时间充裕,也会去摊位转转,看看有什么稀奇的东西。妻子相中了煤矸石雕的砚台,很精致,一问只要10元钱,买了,拿回去留个纪念。
上午11点半开车告别云冈石窟返回大同,到南环路右拐上208国道,向梵音阵阵的五台山方向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