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松木巴士
前两个月,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找到我们,说他们正在写一期关于精致露营的内容,想跟我们聊一聊房车的露营方式。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也被贴有“野奢”的标签,而显然,我们并不具备“野奢“的特质,最终也没有被收入其中作为案例。
在她最终成文的文章里,描述了她去体验野外露营时碰到的种种门槛和统一品牌风格的“规矩”。各种关键词都围绕着装备、品牌、新手、老手、好看、美学……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公共的户外野地都被承包了下来,需要以价格和审美为门槛才能进入。
△来自三联的《杭州野奢圈,精致至上?》的截图
就如17、18世纪欧洲贵族中兴起的露营风潮一般,如今露营又成为了城市潮民的新宠儿。消费主义给生活方式定义了一个又一个新名词,以至于忘了,我们究竟为何露营?它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根源又在哪里?
为何露营?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版画老师带着我们画室里的大大小小的孩子坐公交车到了楠溪江的古村落里,我们从农家借了口大黑锅,在林子里拾了柴火,在石滩上围起炉灶就地取材炒起了大锅菜。这是我童年回忆里最美好的片段之一,以至于那天的画面至今都格外清晰,那是我们最初体会到的露营的快乐。
△楠溪江的石滩边,和印象中的差不多(图片来自网络)
在2017年以前,我们还在城市里朝九晚五工作的时候,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到郊外生活两天,有一回我们划船进到一个无路通行的小村,夜里在湖面上划船,湖面上浮动着星星点点的野生萤火虫,而我们甚至都没有举起相机去破坏那一刻的氛围,就只是静静躺着,那些是我们体会到的来自露营的最纯粹的快乐。
△当时未留下照片,图片为近期出游时拍摄
尽管那时候在越野车里过夜时常伸不直胳膊连穿衣服都困难,尽管一大早就可能被热醒,但是之后无论设备如何提升,那快乐的根源从未改变——它来自于我们寻到能与自然短暂融洽交流之地的欣喜。
我也曾在一段时间里,对荒野抱着极度的渴望,我想看看在身体和精神的极限条件下,我会想些什么。于是一个人步入香格里拉腹地徒步了5天。在那几天里,露营意味着生存,每天在天黑前寻得一处有水源的平坦区域扎营才得以平安的捱过黑夜。
△我在香格里拉腹地的荒野中露营
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不至于作到需要自我折磨。而是选择一些近郊之地“闲逛”。没有高尚的目的,也没有可以炫耀的成就,就仅仅是在山里村子里遛弯,找个景色好的地方扎营野炊。正如T.H. Holding在《露营者指南》所写的,”露营,在我看来,是一种人类生存最古老的方式,甚至原始人都对此感兴趣,它教会了人类不少自力更生的方式,增加了人们的体力活动,因而往往会延长他们的生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兴趣和大自然的热爱。”
△我们在福建海边陆地尽头的礁岩上露营
寻一处喜欢的位置,从车里取出两把椅子,一张小桌子,一个网兜装着简单的咖啡设备和果子,就可以享受一下午。
△我们在莫干山的日常——自己采茶、烤茶
也可以在到一个心仪之地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周边的探索活动。钓鱼、划船、采野菜、烹饪、徒步……只是坐着安静的看书喝茶也未尝不可。
△我们在莫干山的日常——在村子里划船
松木露营车
有的人认为房车是一种精致露营,而对于我们而言,无论是房车露营、越野车露营、还是简易帐篷露营、甚至是一张野餐布,一张吊床,都只是工具和载体。无论哪一种我们都能从中找到乐趣,露营车也只是在经济条件允许下的一种选择。
起初改造露营版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住在车里它有多么酷多么优越,它源于我们过去在城市里工作的那段生活经历,由于需要长期周末在户外生活,我们希望能够提升一定的舒适性——比如换衣服的时候能够伸直胳膊,炎热的天气也可以不受阻碍的在车里过夜,在户外做饭的时候可以更方便的收拾以及随车携带更多的生活资源。
这个移动居所是可以让我们放心走进山林去的坚实后盾,是可以帮我们实现一些在户外无法实现的活动的多啦A梦之口袋。
△松木Van露营版的外观
这辆松木van露营版改造于2020年,它的主人毛毛是一位自雇的室内设计师。她平日里住在广州老城区,工作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有时需要在工地工作。闲暇的时候和朋友们骑摩托去周边压弯,动辄一天开到1000公里开外之地。她起初需要这辆车主要就是兼顾她平时在城市里生活工作,闲暇和朋友周边露营,以及骑摩托开长途时作为保障车使用。
△车主毛毛在车尾吧台制作手冲
车身尺寸
5341(长)*2032(宽)*2061(高)mm
核载座位数
6人
2061mm的高度使得它可以进入城市大部分的地库。3300mm的轴距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松木Van旅居版一样,可以在城市里大大小小的路口轻松的掉头。它的车身尺寸使得它可以胜任一台普通家用的多功能车的角色。
△露营版的功能介绍
基础配置
480AH锂电
60L清水箱
30L灰水箱
这辆车还配备3000w逆变器和行车充电、新能源充电。并设有水槽、冰箱、排气扇、防盗侧窗、户外花洒、变频式空调。全车设计五处以上的电源,确保随手取用。
△露营版的内部空间
由于这辆车需要满足多种场景:包括日常城市里通勤、到工地里移动办公、满足带狗带朋友出行、在露营时为大家供给咖啡和餐食、以及天气条件受限制时和朋友在车内聊天休息。我们在设计时主要着眼于解决场景多样而空间有限的问题,因此我们为ta的主要生活区域设计了四个状态:
“空地”模式/这个状态下两张桌板都收起作为侧柜的柜门使用。此时车内形成一块“空地”,既方便打扫、从柜子里取放户外用品、也方便和宠物互动。
聚会模式/此时为两张桌板都展开的状态。两张桌板拼成800*800mm的宽敞桌面,供多人吃饭、会客、或者娱乐办公。当然,行车时也可以选择将桌子展开,为后排乘客在车内互动提供便利。最多容纳6人在车内。
懒人模式/单边沙发和单张桌板展开的状态。这种状态作为车主的私密空间使用。单边沙发拓展成沙发床,车主可以躺在沙发上看书或工作,桌子则用于放置茶或咖啡以及书籍资料等。此时是一个更加舒适的休闲状态,最多容纳2人同时在车内。
睡觉模式/两边的沙发同时拓展出来,取下两侧靠背拼成一张1300*2000mm的双人床。
△露营版的尾部空间
咖啡作为毛毛的一大兴趣,她在家常年自己烘培咖啡豆,制作咖啡,几乎把兴趣做成了专业水平,但是她深知开咖啡店不易,于是在她的露营车尾部设置了一个小型咖啡吧。
△图片由车主使用时拍摄
外出露营时,她就是身边朋友们的专属咖啡师。同时,咖啡吧台也兼顾了做饭和烘焙的功能。因此我们给车尾部预留了大量的空间用来储存咖啡和烹饪器具。
△毛毛和她的骑友们在大树生活节
或许由于过往的经历,我们受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理念影响更多一些——它意味着注重功能本身的美。无需刻意的凹造型,或者为了美观去牺牲掉储物和安全性。在遵从材料的特性和功能本身的需要同时,让物品和格局散发出自然的生活之美。当不同的功能元素被协调的组织到一起,当基础功能和布局实现的矛盾被逐一揭开,美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更多细节
保温隔热和通风循环。虽然是露营车,但是在保温隔热和通风循环上,我们完全是按旅居车的标准来设计的。在车里尝试过过夜的人都能够感同身受,如果通风循环不好,一年中可以睡在车里的时间段非常有限,所以,即使是露营车,我们也配置了有纱窗的防盗侧窗、车顶天窗和排气扇,这些设置能够使一年中除了最热的时段都可以靠通风来维持车内凉爽,但到了30度以上的天气,就必须靠空调来降温了。
假设你购买的是一辆货车和面包车,就无法在车体上开设天窗、排气扇、铁皮上开窗等——因为车辆外观是严格规定不能改变的。
和户外充分的联结延展。由于露营车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外形更加小巧,在城市中更方便通勤的车型,它的内部可活动空间十分有限。我们考虑使用者如何快速的在户外施展开来,比如快速的从车内拿出露营设备,或者干脆将车的一部分拓展出来供露营所用;以及在户外做饭玩耍时如何方便的收拾和清洗——所以我们在搭建露营桌的一边都设计了户外用电口和用水口。
△毛毛在自家楼下带她的狗狗Lucky露营
可完全脱离营地使用。营地价格高,配套服务缺失。地价有关,廉价平民营地非常少,因此长期在路上的游民更亲睐游离在营地之外的野生状态。所以我们在设计露营车时除了室内洗澡功能,空调、咖啡机、烤箱等大功率电器都可以脱离营地使用。
△毛毛在和Lucky在岛上过夜
露营版和旅居版的不同。最显著的区别是露营版的设施和水电基础更适用于短途出行的场景,使用者更多的时候有固定的居所,长途旅行时可以接受隔三差五进入酒店居住,因此我们没有设计固定卫生间,在用水量设计上也会相应减少。
由于体型的优势,露营车相比起旅居车来说,在城市内的使用场景更加广泛,不必等到周末和假期,随时随地就可以在城市里展开露营活动。
△我们和几位朋友在岛上小聚
如果说三年前我们逃离城市是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如今我们游离在城市边缘,也能够泰然自若的享受它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时不时的约上三五好友找一处露营,就如同下班回到社区的邻里一般。在城市里享受自由露营,也是一种和受约束的城市生活的温和对抗。
△我们和朋友在莫干山工作室场地围成”四合院“露营
享受自由露营时,我们往往各自带着简单的装备,快速的布置开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和朋友交流、享受美酒和美食。我们也会分享给我们带来便捷的不昂贵的好物品,讨论如何找到一处好的露营地,交换彼此闲置的户外用品和车内小装备……同时,我们也关心如何更加文明的露营,生活在路上如何不打搅我们的“邻居”等等…
房车露营的12条心得
1. 不拘泥形式,不追求昂贵装备,不过度布置,以适合和好用为首要标准。
2. 在城市中露营不在外晾晒、不占用他人空间,不对周边居民和路人造成影响。
3. 每个人都提供自己的个人用品,不互相攀比。
4. 尽可能充分利用现有食材,不浪费食物。
5. 无痕露营,把露营制造的垃圾都打包带走。
6. 接受天气的变化和意外,把它当作露营的一部分。
7. 节省能源,尽量用可循环资源。烧水用电壶即可,节省使用碳和气罐。尽量每个人在车内自带碗筷,不用一次性餐具。
8. 参与者可以随时休息和离场,不强行挽留伙伴。
9. 享受和朋友聚会的当下,减少拍照和手机冲浪。
10. 参与者地位平等,相互分工,分担制作食物及收拾的工作。
11. 对安全方面有担忧的情况下可以找寻在监控范围内的停车位过夜。
12. 通过阅读了解地域文化、植物、地理也可以帮我们更好的探索和享受户外生活。
△露营时每个人“贡献”一些食材就能凑成一份美味的早餐,面包是毛毛自己烘培的。
生活方式内卷?
今年除了疫情,身边的人讨论最多的就是企业里的严重内卷,新生活方式仿佛天然的站在企业内卷的对立面,使得我们忽略了生活方式也有内卷的可能。其实不难发现对于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往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负担更重,许多人跟我们讲起难得有假期被朋友拉去露营的经历——花了几万块钱买装备,折腾美貌的帐篷、天幕一下午,摆好物品,拍完照片还没等享受就要到了收拾回家的时候。
也许是时候给生活方式做一做减法了。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减少攀比、讲究、过度包装和分享所带来的精神内耗。
对抗内卷,比起躺平这个词,我更喜欢“闲逛”。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过是闲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