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今早七点开车游览尼什的景点。
尼什是塞尔维亚南部的最大城市和塞尔维亚的第二大城市,在南摩拉瓦河支流尼沙瓦河畔。人口63万,是南部塞尔维亚的文化与经济中心,也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尼什是欧洲和巴尔干半岛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古代就被认为是连接东西方世界的重要通道。
尼什红十字集中营。
尼什城堡
尼什城堡(1719—1723)相对来说,历史更悠久,是塞尔维亚综合的、至关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丰碑。它的左侧就是尼沙瓦河,古老的河水在这里静静的流淌了两千多年。现在的尼什城堡就像是一座大公园,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好地方,也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和游玩的好去处。城堡入口的大门是由砖和石头建造的,在它附近有古老的土耳其浴室(15世纪);城堡里有早期拜占庭大道的遗迹,中心地带有殖民地遗址巴里拜伊清真寺,1972年对这里做了修复后就改成了一个长廊。城堡的平面图是多边形的,有八个棱堡台和四扇厚重结实的大门,城墙长2,100米,高8米,平均厚度达3米。外侧则环城建了宽宽的护城河,河的北边部分至今仍在。在城堡里漫步,现实和历史在这里交错,你会对这个民族和国家有更深的了解。
尼什头骨塔,也叫骷髅塔。
塞尔维亚骷髅塔:“骷髅塔”的所在地———尼什市博物馆。这是一个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院子,里面芳草萋萋,绿树环绕,一栋乳黄色的圆顶东正教式小楼是院子里的唯一建筑。这就头脑塔。
尼什头骨塔,也叫骷髅塔。
塞尔维亚骷髅塔:“骷髅塔”的所在地———尼什市博物馆。这是一个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院子,里面芳草萋萋,绿树环绕,一栋乳黄色的圆顶东正教式小楼是院子里的唯一建筑。这就头脑塔。
头骨塔来历
18世纪末19世纪初,塞尔维亚不堪忍受土耳其残暴统治,举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1809年,一位名叫辛杰利奇的起义军领袖率领1.6万名起义军将士在尼什市郊与4万土耳其军队进行了大决战。这一战杀得是天昏地暗,战况极其惨烈,起义军方面有4000人牺牲,而土耳其军队损失更为惨重,有1万人阵亡。由于兵力相差悬殊,起义军最终在决战中失败,辛杰利奇也身负重伤而死。恼羞成怒的土耳其军队首领下令把塞尔维亚起义军阵亡将士的头颅砍下,把棉花塞进剥下的头皮里,然后送回土耳其邀功请赏。
那些被剥去头皮的头骨的一部分被筑进一个由沙子和石灰建成的塔上,辛杰利奇的头骨也在其中,而且被摆放到了塔的最高处,这就是今天的“骷髅塔”。
将士的家属偷偷地把自己亲人的头骨从塔上偷走,加上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塔上的骷髅越来越少。到1878年塞尔维亚获得彻底解放的时候,塔上总共还有58颗头骨,人们在塔上加盖了一座教堂式的建筑物予以保护,这就是旅游者今天所看到的“骷髅塔”。如今,“骷髅塔”不仅是尼什的旅游纪念地,更是南斯拉夫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在“骷髅塔”前,经常有一些人们摆放的祭奠物品,“骷髅塔”里头骨的主人成为南斯拉夫人民心目中真正的民族英雄,真正的民族骄傲。正如解说员在最后给我们说的那样:“‘骷髅塔’就是我们南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塔。”
只可惜今天是铁将写把门,我们只是在外边拍了几张照片。这人很热心,帮助城们找人开门,费了不少时间,也没找到看门人,但对他印尽心尽力表示感谢。
驻车前行140公里,中午到达塞尔维亚的海关,审验护照后顺利进入保加利亚国门。
中午休息到三点,进入索非亚城中游览。
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保加利亚中西部,地处四面环山的索非亚盆地南部。全国第一大城城市跨伊斯克尔河及其支流,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近120万。古称“塞迪卡”。 2018年5月,第十五届(2018)中外避暑旅游目的地排名发布,索菲亚排名第71位。
班亚巴什清真寺位于圣内德利亚教堂广场附近,是奥斯曼帝国时代的产物,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象征,保加利亚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
班亚巴什清真寺建成于1576年,土耳其奥斯曼人控制索菲亚期间。班亚巴什(Banya Bashi)在英语中的意思是many baths(很多浴室),而这也正是班亚巴什清真寺最为独特的一点,它是在自然热泉上修建而成的,人们甚至可以看到墙边通风孔溢出的水蒸气。班亚巴什清真寺拥有直径15米的巨大穹顶,一座尖塔直冲云霄,是目前索菲亚唯一在使用的清真寺以及奥斯曼人在保加利亚统治的见证者。
圣乔治教堂由罗马人建于公元4世纪,是索菲亚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一座有着浓郁基督教风格的教堂。
巧遇卫兵换岗仪式。
索菲亚俄罗斯教堂,正式称谓是圣尼古拉斯奇迹教堂,是一座俄罗斯东正教堂。教堂是建造在1882年保加利亚解放之后被毁坏的Saray清真寺的原址上的,作为俄罗斯驻保加利亚使馆官方教堂,并以当时俄国君主尼古拉斯二世的名字命名。教堂由俄国建筑师Mikhail Preobrazhenski设计,修建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的建筑师建筑师A.Smirnov监管。教堂顶部的五个圆顶都有纯金包裹。建筑工程开始于1907年,1914年竣工。地下室保存着圣Archbishop Seraphim的墓室,很多人前来参观1950年去世的大主教的墓,虔诚的祈祷他们的愿望能够实现。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是一座位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保加利亚东正教的大教堂,该教堂为新拜占庭式建筑,是保加利亚主教的主座教堂,也是东正教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还是索菲亚的象征之一,以及主要的游览景点。大教堂占地面积为3170平方米,能容纳1万人,是巴尔干半岛上仅次于贝尔格莱德圣萨瓦教堂的第二大教堂。从1909年起,历时10年才告落成,教堂以13世纪俄罗斯领袖,沙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二世命名,教堂内圣像和壁画多为俄国画师的作品,教堂以意大利大理石为材料,有翠绿、黑、蓝、紫、玛瑙等色,晶莹光洁。
下午六点结夷索非亚游程,驱车上了高速,行进80公里后,在路旁一起市驻车。夜宿越市停车场。准备明天到马其顿。
2018年5月29日
从保加利亚到马其顿斯科普里
今天上午八点半,到达保加利亚和马其顿的边境线。保加别亚海关验照放行。
在进入马其顿海关后,要我们的车辆保险单,我们拿出欧州车辆保险单后,说是没有马其顿的。最后,花五十欧元购买了半个月的车险才放行。看来是我们从芬兰海关购买的车险,只是申根国,不包括非申拫国。
马其顿共和国简称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
斯拉夫人7世纪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建立了第一个斯拉夫人的马其顿国。14世纪开始,马其顿地区长期处于拜占庭和土耳其统治之下。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军队占领马其顿地区。地理上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一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原属塞尔维亚的瓦尔达尔马其顿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组成单位之一,称马其顿共和国。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用名加入联合国。
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融入欧盟一体化,马其顿政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称为欧洲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在141个国家中综合排名位列第36位,是欧洲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
斯科普里是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也是马其顿最大的都市,马其顿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在斯科普里。斯科普里也是马其顿的政治、文化、经济、学术的中心都市。
斯科普里市区城市以瓦尔达尔河为界,河北岸是赛尔地区,是斯科普里的旧城。南岸是辛塔尔区,是斯科普里的新区,也是这座城市的中心。
斯科普里多次遭受战争和自然的重创。1963年的7.6级地震,使斯科普里遭受严重损失。后经国际上的支援,今天的斯科普里市,可以说是涅盘重生。
斯科普里的特蕾莎修女纪念馆是为纪念伟大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而建,是其故乡斯科普里市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特蕾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她创立的仁爱教会为数以万计的印度加尔各答难民提供了援助。纪念不仅将其一生事迹展现给观众,还保留了她生活、使用过的房间及物品,是瞻仰伟人的最佳之地。
马其顿广场。
广场中心,被武士雕像众星拱月般环绕着的,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巨大青铜像,武士的外围是音乐喷泉,怒狮雕像列在四周。底座的武士是拿着长矛的士兵,呈当年著名“马其顿方阵”的样子,亚历山大大帝就是靠这个方阵,统一希腊,征服欧亚大陆,他是欧洲最伟大的征服者,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国家心脏设立他的雕像,这说明马其顿人对他有多么崇拜!
广场四周,有许多历史人物的塑像,除了在此济济一堂的19世纪马其顿英雄雕像外,还有中世纪的撒母尔,生于斯科普里附近、后成为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以及创制最早斯拉夫字母的两位圣人,西里尔和迪乌斯。
现代美术馆位于著名的辛塔尔区,外观是一座罗马殿堂式建筑,非常的大气。馆藏藏品非常丰富,有青铜器时代的陶器,14世纪的金属艺术品,18-24级的地毯和地毯制品,金银器,服装,以及现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非常的精彩。
凯旋门。
走到广场北边的瓦尔达尔河畔,看到一座古老的石桥,为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所建,用来连接南北两个城区,桥有十二个半圆拱门,长两百多米。瓦尔达尔河畔广场的两侧,同样摆满了人物雕像,从古代的查士丁尼一世到近代的国家独立的倡导者和行动者,沿河而立。这座十五世纪的石桥,仍然承载着往来的行人,对岸还有规模宏大的博物馆和歌剧院。
斯科普里的看点就在于那满街的异类的奇形怪状的雕塑,和这个城市极不相容的土豪气质,看到一条河上建七八座桥,一座桥有24个形态各异的雕像。
老城市场又叫旧巴扎。
旧巴扎是斯科普里清真寺最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建筑多为典型的奥斯曼建筑
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建于1492年。清真寺由穆斯塔法帕夏出资修建,他是巴耶济德二世和塞利姆一世治世时是奥斯曼帝国杰出的政治人物。
这座清真寺建于1439年,位于旧巴扎北侧,有高30米的礼拜塔。伊萨克·贝伊就埋葬在位于清真寺后面的墓地。
凯勒要塞建于公元六世纪,位于斯科普里的市中心,瓦尔达尔河左岸。各种角度都可以看到它。
在此俯瞰远眺,整个城市尽收脑底。
下午五点结束游程。
驱车前行150公里,驻车新建未开业加油站。
在此夜宿。
明天出马其顿海关,到希腊雅典转转。
2018年5月30-31日
从马其顿到希腊雅典
5月30日上午8点从马其顿出境,进入希腊。
希腊的沿海高速两侧花丛锦簇,路面宽阔平坦,只是收费太高,合一元人民币一公里。
希腊共和国,简称希腊,是地处欧洲东南角、巴尔干半岛的南端的共和制国家。全国由半岛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中的3000余座岛屿共同构成。希腊为连接欧亚非的战略要地,本土从西北至正北部分别邻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三国,东北与土耳其国境接壤。周围则自东而西分别濒临爱琴海、地中海本域与伊奥尼亚海。面积131957平方公里(其中岛屿面积 2.5万平方公里)。人口:1107.万。
希腊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还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其海运业,旅游、侨汇并列为外汇收入三大支柱。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因经济危机仅为欧盟平均水平的67%。
行进途中绕道40公里到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尾基转了转,看了看白塔。下午七点到达雅典最近的服务区安营扎寨,全天行程658公里。
今早八点进入雅典城。
雅典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雅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
雅典是希腊的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雅典由来
在古希腊语中,雅典为Ἀθῆναι (Athenai),又称Ἀθηνᾶ (Athena)和Ἀθήνη (Athene),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19世纪,Ἀθῆναι正式成为城市的名字。 据说,雅典娜成为雅典的守护神的传说和女神与波塞冬之间的争斗有关。当雅典首次由一个腓尼基人建成时,波塞冬与雅典娜争夺为之命名的荣耀。最后达成协议;能为人类提供最有用东西的人将成为该城的守护神。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敲打地面变出了一匹战马。而雅典娜则变出了一棵橄榄树——和平与富裕的象征。因战马被认为是代表战争与悲伤,因此雅典就以女神的名字命名为雅典,女神很快将该城纳入她的保护之中。
雅典卫城始建于公元前580年,位于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世界上著名的卫城之一。雅典卫城由平顶岩建成成,面积约有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50米。
雅典卫城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和宗教政治的中心。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雅典卫城也被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阿克罗波利斯”为希腊语语,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
花30欧元购买通要,可参观游览雅典的所有景点。
帕提侬神庙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雅典。神庙的历史以追溯到公元前447年,是为了歌颂雅典娜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最初的设计师是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
风塔
埃莱夫塞里奥斯教堂,是世界上最小的教堂。
雅典大都市教堂。
午餐
宪法广场。
在无名烈士纪念碑前面守卫的希腊精锐步兵部队,每到整点时进行的士兵换岗仪式。希腊议会大厦坐落在这里,喷泉、古老的雕像和两大片青草地是摄影和野餐的绝佳之地。各种庆祝活动和政治集会也常常在这里举行。
国家花园。
泛雅典娜体育场。第一届奥运会主会场。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是希腊最大的神庙。这个巨大的复杂工程花了近七个世纪才完成。最初是在庇西特拉图的组织下于公元前515年修建,但后来因为它被视为庇西特拉图和他儿子的暴行的产物而停工。公元前175年恢复修建,但又因为罗马建筑师Cossutius在10年后去世又停工了。公元前132年,在Hardian的组织下终于完成,用来祭祀宙斯。神庙现存的历史遗迹只有高约17米的15根柱子。
花十欧元购票,考观国家考古博物馆。
参观完考古博物馆已到下午六点,驱车上了高速,在服务区驻车过夜。
2018年6月1-2日
希腊经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到黑山海关
六月一曰早七点,沿着希腊海边公路前行,在帕特雷越过跨海大桥,向西北开进。
跨海大桥。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马其顿,东北是塞尔维亚、北接黑山共和国。首都地拉那,其国际代码为AL。 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伊利里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古老的民族之一,14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形成几个封建制公国, 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独立,1928年成立阿尔巴尼亚王国,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起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2014年6月,欧盟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 2018年3月21日,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宣布,2018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9国持普通护照公民可免签入境阿尔巴尼亚,停留期不超过90天。
下午五点半,从希腊出境经海关进入阿尔巴尼亚。
下午七点进入营地驻车休息入夜安眠。
地拉那,阿尔巴尼亚首都,第一大城市,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国土中西部的伊什米河畔,西距亚得里亚海岸40千米 。人口约353,400(2003年官方估计)。位于中部克鲁亚山西侧盆地,伊塞姆河畔,东、南、北三面环山,西距亚得里亚海岸线27公里,正处在肥沃的阿尔巴尼亚中部平原的末端。平均气温最高23℃,最低6.8℃。居民大部分是穆斯林。
2018年6月3日
波德戈里察到布德瓦老城海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