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

21世纪房车
21世纪房车 · 发布于 2012-12-12 19:40
“登黄山天下无山”

古往今来,颂扬黄山的文章何止成千上万,我虽然没去过黄山,似乎一点都不生分。但当我第一次亲临时,却又感觉是那样的陌生和新鲜,甚至新鲜得有点震撼。该写的别人都写了,我还能写出什么新意来吗?可以肯定地说,很难。不过,登了黄山,总觉得多少还有些话想说。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2

10月12日早上5点半就起床。妻子上过黄山,不去了,但反复提醒我山上冷,就加了件薄羊毛衫。又说山上天气变幻无常,经常会下点小雨什么的,于是又带了件塑料雨衣。早饭后独自徒步到黄山换乘中心,坐公交车去慈光阁。

黄山果然像个爱哭闹又讨人喜欢的小孩子,刚才还是山青青云悠悠的好天气,车子一进入大山的腹地,一阵云雾袭来,什么也看不清了。到了慈光阁,买了门票和索道票,排了好长的队才进缆车。同车的上海人叹自己运气不好碰上鬼天气,的确,我们只感觉缆车在缓缓上升,车窗外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到了玉屏峰,雾更浓了,十米外看不清人,仿佛还夹杂着细雨。我穿了雨衣,跟着同缆车的旅友直奔迎客松。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3

说实话,来黄山以前,我就从有关文章中知道黄山有四绝,那就是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说到奇松,就是黄山特有的黄山松。它们扎根在巨岩的裂隙中,遍布黄山数百里,有的像英武的卫士独立峰巅,有的像杂技演员倒悬绝壁,有的像舞蹈爱好者横卧岩上,有的像老顽童嬉耍在怪石旁边,在如此恶劣艰险的环境里,展示了出奇的顽强和洒脱。有人评出了黄山十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送客松、凤凰松、麒麟松、黑虎松等等,而迎客松成了黄山松的代表。到了玉屏楼的石狮前面,只见朦胧中有一棵松树倚崖而立,主干笔直,向崖外一边伸出的枝条仿佛在热情地迎接八方来客,这就是迎客松,据说树龄有800多年。只见迎客松前人声鼎沸,带了相机的游客排队拍照,企图把这天下第一名松的风采带走。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4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5

离开玉屏峰,历尽艰险登上莲花峰。莲花峰是黄山第一高峰,如果天气好,那可是一览众山小的好地方。可惜此时如在云里雾里,眼前只有朦胧的奇松怪石,心底里无论如何也生不出什么豪气来。听说这黄山历来与云雾相拥相抱从不分离的,看样子今天别指望能够见到黄山真面目了,还是乖乖的继续往前走吧。看黄山旅游图,下一座高峰该是鳌鱼峰了。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6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7

我拨开云雾循着石阶往前走,走着走着,云雾开始慢慢散去,突然发现山道开始陡峭起来,慢慢变得像天上挂下来的云梯。导游说这是黄山最险的百步天梯,顿时说笑声少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往上爬。才爬了一会儿就感觉内衣湿了,我知道这汗不光是累的,多半是吓出来的。这应该怪自己,本来就有恐高症,还要一边爬一边回头看,谁知这一看腿肚子都软了。这么说来,还不如云雾弥漫什么也看不到好,傻乎乎的只管往前走就不会吓着了。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8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9

登上鳌鱼峰,老天开眼了。尽管还没见到太阳,但这云雾似乎接到命令似的迅速退进千沟万壑,只见云涛雪浪浩浩荡荡如千军万马席卷群峰,一支烟功夫,远处的峰峦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更有这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在云海之中,变幻莫测如人间仙境。以前只听说黄山美,没想到能美成这样子,看上一眼,真能让人回味一世。明朝的徐霞客第一次登黄山时转悠了十天,我想他的内心肯定被黄山的奇峰、怪石和云海震撼了。“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也许回味起来寝食难安,后愧自己没有看爽,隔不久又跑到黄山转悠了三天。最后这位老先生兴奋不已,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也许这就是他“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理由。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0

好景不长,我正如痴如醉的看着,不知从哪儿刮过来一阵风,这云雾突然乱了起来,眼前的世界很快模糊了。于是,继续往前走,到了海心亭。海心亭的周围地势较平缓,说是黄山的中心,登山的游客大多在这里歇歇脚补充体力。我在亭内吃过自带的中饭,休息一会,然后到了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的第二高峰,观日出的好地方,我站在光明顶的气象台前,看一会远峰近山的种种风情后,就往北海方向走。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1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2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3

从光明顶到北海的山道并不怎么陡险,但路两边尽是奇松怪石和深谷悬崖。也许看过光明顶后,导游都带着旅游团抄近路坐索道下山了,一路上游人不多,四周很安静,黄山也变成了一位文静的少女。走了不短的一段路,只见路边有一块巨石耸立在峭壁上,底部与山体分离,据说是女娲补天时落下的,或许是女娲有意放在这里的,这就是飞来石。有人说在飞来石上摸三下会财运亨通,但我不敢摸,不是不想发财,因为飞来石的边上是万丈深渊,看一眼都头晕腿软,魂灵都吓没了,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何况黄山峰峦林立,无峰不石,无石不怪,举目望去怪石遍地,何苦在飞来石上冒险。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4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5

到了排云楼宾馆右拐,来到北海的清凉台。站台上,只见万里云山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直逼苍穹,仿佛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黄山果然独领风骚。正看着,只见天地间突然异样起来,云雾悄然无声地流动着,速度慢慢变快。一忽儿功夫,始信峰、梦笔生花和猴子观海就变得扑朔迷离了,紧接着,眼前就朦朦胧胧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6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7

我看表,正好下午3点。得,下山吧。汤口镇吃的东西太贵,就开车到三口镇“安家”休息

山间小城古歙县

10日上午10点半开车离开龙游,一口气驶了60多公里到了常山。吃过中饭后,上205国道,继续驶150多公里就到了黄山市。谁知黄山市离风景区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不想再走,正愁找不到过夜的好地方,一个精瘦的的哥说歙县古城不错。那好,晚上就到歙县安家。

从黄山市到歙县只有20多公里。等到我的“房车”驶到古城的城门口,太阳还很高。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8

歙县古城是座山城,四周群山起伏,很有几分气势。说到这座古城的身世确实久远,秦朝就是县治,隋朝以后1300多年均为府治,史称“徽州府”。现在人势利,觉得黄山名气大,就不要徽州而改名黄山市。别看这儿地方不大,却曾孕育了朱熹、毕升、王茂荫、黄宾虹、陶行知等一代宗师,还开创了独特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诸多流派,还有闻名中外的徽砚、徽墨、徽剧和徽菜等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就有两宝出在歙县,难得。这里的人爱读书,做官的也多,是名儒显臣辈出的地方,历朝历代都有英才名垂史册,据说仅仅明清两代就有542人中进士,1531人中举人,也许是秀山秀水出秀才吧。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19

我将车停在行知公园对面的练江边上,在这里过夜,简直就是把家安在风景画里头。

晚饭后,我在练江边上散步。曲曲弯弯的练江妩媚得像仙女身上飘逸的裙带,它平静地跌落在紫阳山麓,温馨地依恋着沧桑的徽州古城。练江的下游不远处就是渔梁坝,据说这座拦水坝建于晋代,一直在用。与水坝紧邻的是渔梁镇,它是依靠便利的航运发达起来的,曾经帆樯如林,街市若潮,那可是雄霸明清商界300余年的徽商起航地。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20

早几日去了千岛湖,至今还陶醉在游湖的兴奋之中。如今又来到这山青青水蓝蓝满目秀气的好地方,于是就停了脚步,坐在临江的靠背椅上,默默地看着渐渐消失的天际霞光。其实人像小鸟,在外面飞久了,想回窝;在窝里待久了,又想出去飞。这心情也一样,寂寞时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热闹,喧闹时又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带着家出来就方便了,找热闹也好,找清静也好,爱去哪里就去那里,世界大了什么地方没有?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去了太平桥西侧的太白楼。太白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的徽派建筑。相传唐天宝年间,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失之交臂,后人为了纪念李白就在他饮酒的地方建了太白楼,现在的太白楼成了新安碑园,我们看过之后就进了古城门楼。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21

刚走进古城,迎面就是造型别致的许国八脚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的最高荣誉象征,用来标榜功德宣扬礼教,或者说是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的“精神文明建设”。据统计古徽州有牌坊千余座,现存的还有百余座,誉为我国的牌坊之乡。许国是明时歙县人,曾是皇帝的老师和重臣,官至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为嘉 靖、隆 庆、万 历三朝元老,是歙县人的骄傲。许国牌坊雕饰华美精细且古朴大雅,上面的“先学后臣”等字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题的,成为歙县牌坊的典范。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22

许国牌坊边上就是徽园,现代人搞的仿古商业一条街,看上去有点不伦不类。我总感觉这古县城也实在太小,有点大响动也许全城都能听到,但对旅游者来说并不是坏事,许国牌坊、南樵楼、陶行知纪念馆和斗山街全在一条街上,相距很近,不必问路。这南樵楼当地人叫“24根柱”,建于隋代,宋、明时期重修过,现在基本上保持着宋代的风密密的24根“排栅柱”,这在中国的其它地方很难见到。歙县的博物馆就在南樵楼中,展出历代不少文物,但要门票50元,没进去,就直接去了“陶行知纪念馆”。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23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诗人,歙县潭源村人。他从美国学成回国后,积极提倡平民教育,推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纪念馆门厅正中是陶行知全身汉白玉坐像,二楼为展厅,陈列陶行知生平事迹和有关文献、实物,厅后为崇一学堂旧址。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24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25

走出纪念馆,边上就是斗山街。这斗山街因东靠斗山而得名,是一处集徽派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身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但是,说它是街似乎有点不确切,街上根本无法驶车,就是骑个自行车避让行人也很费周折,确切点说是条小巷或者叫窄巷。磨得溜光的石板路伸向远处,仿佛是一页页远去的历史,我们就边走边读这些老旧的历史。一路读过去,有典型的徽州民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师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传世不多的木牌坊等等。这些古宅现在都还住着人,但悠悠岁月面面白墙总还能给我们这些远方来的游客无尽的遐想。每转到一家宅院,往里看,总有些老人坐在天井的大树下聊天或者打牌。看着这些颇有特色的徽派古民居,我忍不住往里走,他们也视而不见,显得豁达大度和悠闲自在。外表看不出来,想不到这些普通的民居都不普通,全是些深藏不露的徽商豪宅大院。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26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27

《带着家旅游》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二十)_28

除了古县城,歙县的乡下还有不少可去的地方,但我的心早已飞向了黄山。

在歙县吃过中饭后,就兴冲冲地向黄山驶去。到了黄山脚下的汤口镇,车停在阳光土菜馆前,就去了解和张罗明天游黄山的有关事宜。

毕竟住在大山的脚下,天一黑,静得没有一点声音。

阅读 330 · 评论 0 · 点赞 0
预约
输入您的名字和电话,以便预约相关房车问题的咨询、预约看房车、预约房车试驾等。

我特此授权平台, 需按照数据保护规定,保留我的信息数据,以便解答我的问题。我同意把我的数据用于其它营销调查和统计目的,并允许平台根据我所提供的信息与我联系。

评论(0)
21世纪房车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