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7点告别江蓉一家,开车离开成都,上108国道直奔广元而去。
沿途有不少可去的地方。江油市的青莲乡,是唐代大诗人李白(5岁随父入蜀,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的故乡,李白的乡党为他建了个纪念馆。还有著名的剑门关,是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停车后遥遥看一眼算了。现在的剑门关没有多少看头,历史只留下几块石碑和石壁,新修的关楼仅给人一点思古的遐想而已。
驶了308公里,下午2点钟到了广元市。广元有皇泽寺和千佛崖摩岩造像,那是不应该错过的地方,我就直接把车子开到皇泽寺前,买联票每人65元。
在我国,“文革”期间毁庙,近些年来建庙之风大盛。凡是历史上曾经有过而又毁掉了的寺庙,基本上都重新建了起来,并且往往都比原先更辉煌气派。因此,佛教的寺庙遍布我国城乡各地,虽然不同地方的寺庙有不同的讲法,但绝大多数是大同小异的,对于那些有特色的寺庙,我历来都要看的。广元的皇泽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祭祀武则天的寺庙,它位于广元嘉陵江的西岸,建于北魏的晚期。武则天称帝后,为纪念自己的龙兴之地,改赐寺名为“皇泽”,本意为“皇恩浩荡,泽及故里”。武则天去世后,广元的百姓为自己的家乡出了这么位人物感到骄傲,就把皇泽寺改为专门祭祀武则天的地方。当然,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还有个说法是山西省文水县的南徐村,那儿也建有武则天庙,却不知道谁是谁非。

皇泽寺二圣殿
走进寺门,迎面就是二圣殿。二圣?是的,大殿正中塑着唐高宗和武则天二位圣上的真容铜像,两侧为高宗和武周时期的九位名臣:来俊臣、张柬之、娄师德、狄仁杰和上官婉儿等等。自古以来“一天容不得二日”,怎么一朝有二位圣上呢?原来武则天称帝前,每次上朝议事,高宗坐东间,则天坐西间,政无大小,全由武则天开口决断,天子只是拱手赞同而已,所以史称“二圣”。所有这些,为武则天日后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二圣殿往上是则天殿,殿中供奉武则天的真容石刻像据说是国内唯一的一尊。殿中还展出了武则天的书法真迹、诗文和一些文物照片。
武则天是中国不多的传奇女子。她的父亲贩运木材致富,后随李渊起兵打天下,立有战功,任广元都督。武则天出生在广元,14岁入宫,32岁参政,63岁称帝,78岁辞世,执政称帝近50年。作为一个袅袅娜娜的温柔佳丽,女人该有的素养她都有,一般女人没有的东西她也有,她文韬武略满腹经纶,足智多谋,叱咤风云,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铁腕巾帼。她闲时也写些诗词歌赋,并且书法造诣也不浅,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是极少见的。即使死后,她还是给后人留点谜团,如别出心裁地在墓前立座无字碑,让后人去猜去想。又如,自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那一刻开始,乾陵就没有消停过。世人都知道她带走了盛唐时期最值钱的宝贝,先后有几十万人光顾过乾陵。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有十七座被人搬空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我国的封建社会历来是男权统治,女子为帝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武则天算得上古今第一人,独步千年。虽然西汉的吕太后和晚清的慈禧太后都曾权势熏天,说到底还只是参政揽权,还没有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只有武则天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巾帼不让须眉,毅然改弦易辙。你还别说,在她当政的期间,偏有那么多的贤臣良将忠心耿耿为她所用,一起把天下治理得有板有眼。老百姓是不管谁当皇帝的,只要天下太平有口安稳饭吃,就拥护,就喊万岁。
皇泽寺的规模不算小,寺内除了武氏家庙、大佛楼、五佛亭等建筑外,还有一绝是北魏晚期雕凿的摩崖石刻佛像。这些佛像前后雕凿了300多年,至今还保留着30多龛佛窟,1000多尊佛像,其中有两窟还是武则天的父母开凿的呢。不过,这些佛像人为毁损比较严重,不少已经缺胳膊少腿甚至没脸了。照理说,像皇泽寺这样有特色的寺庙应该文人墨客题刻无数,奇怪的是,我几乎没有看到,也没见过有哪朝哪代的帝王来过。也许是武则天这个女流之辈乱了纲常坏了传统而不宜张扬吧?这就是讲究正统和纲常的中国。不过,宋庆龄却说了句中肯的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为武则天划上了公正圆满的句号。
皇泽寺的自然风光不错,登上大佛楼放眼远望,嘉陵江缓缓远去,消隐在朦胧的暮霭中,仿佛皇泽寺的遥远传说。挨挤得热热闹闹的广元民居并不现代,看上去有点老旧,因为曾经孕育过一个千古风流人物,依旧得到斜阳的特别惠顾。
晚饭后,我和妻子干脆将“房车”停在嘉陵江边过夜,然后一起在江边散步。嘉陵江似乎有发泄不完的情感,江两岸灯火辉煌,江水中烂漫着温馨的色彩……
我们枕着一江流水,让心灵走出烦恼漫游远方。
从广元玩到汉中
4月2日早饭后,开车离开广元的嘉陵江,上108国道驶4公里就到了广元的千佛崖。
千佛崖紧挨在国道边的陡峭山崖上,毫无遮掩,站在公路边上一目了然。千佛崖有两个管理人员,一个卖票,一个收票。也许平常不怎么有人来玩,两个人正围着火盆烤火,见我们进来,有点不情愿的过来看一下票,示意我们上去。山崖上重叠着大大小小840多个龛窟,密布如蜂巢,共13层,总长200多米,最高处只有40多米。这些石佛从南北朝开始雕凿,最晚的延续到清代咸丰年间,前后凿了1400多年。大部分的造像毁于战乱、大自然和人为破坏,目前仅存7000余尊,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佛群。
我们欣赏到9点半离开千佛崖,继续沿108国道向北。驶了50多公里就与四川省“拜拜”了,到了陕西的棋盘关。刚踏上陕西这块土地,脑海中立即冒出了雄浑的黄土高原和头系白毛巾牵着小毛驴的憨厚老农,耳中仿佛响起了黄土味十足的信天游和高亢的秦腔。然而放眼一看,怪了,眼前的群山葱绿如黛,河道里碧水荡漾,连片的金黄色油菜花,就是没看到头系白毛巾牵着小毛驴边走边唱信天游的老陕。噢,对了,也许这里不是陕北。虽然在陕南,我还是闻到了陕味儿,中午在宁强县城吃饭时,发现面条明显变宽了,米醋放得很多。
饭后休息一会,接着一口气开到勉县。
勉县是三国故地,刘备在这里设坛称汉中王,诸葛亮在这里制造木牛流马,这里长眠着诸葛亮和马超等三国英雄,这里的传说故事大多与三国沾边。到了这么个地方,不走了,我想去拜谒先贤诸葛亮。不是在成都的武侯祠拜谒过诸葛亮了吗?是的,但勉县的武侯祠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由后主刘禅下诏修建的,因此有“天下第一武侯祠”的美称。勉县的武侯祠就在108国道的边上,它始建于公元263年,更显得沧桑老气,但规模比成都的武侯祠要小得多。

诸葛亮墓
从武侯祠出来,开车往前驶7公里,就是诸葛亮墓。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伐魏时病死在五丈原,遵照诸葛亮本人的遗嘱,葬在勉县的定军山下。这位三国先贤“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深得人民的爱戴。千百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当地的政府和百姓都要为诸葛亮扫墓。今天离清明节扫墓的日子还有两天,但诸葛亮墓园内外正紧锣密鼓地为扫墓做着各种准备,看样子十分隆重。
诸葛亮的陵园范围不大。我们先到祭殿,正中端坐着手握兵书凝目远视的诸葛亮,似乎还为汉室的江山运筹帷幄。诸葛亮坐像两边是张飞的儿子张苞和关羽的儿子关兴两位小将,仿佛等待军师征伐的命令。祭殿的壁上,镌刻着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及诸葛亮的治家家训。
祭殿后面是诸葛亮的坟墓。走到墓前一看,确实有点出乎意外。这位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人物,生前为蜀汉丞相,竟然安息在高不过五米,占地20多平方的极普通的土墓里。墓上芳草萋萋,四周围了石栏,墓前竖一块明代的石碑,上刻“汉丞相忠武侯之墓”。土墓是根据诸葛亮生前的遗命造的:依山造坟,墓穴刚好能容纳棺材就行了,入殓时穿上平时所穿的衣服,不要殉葬品,“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据说原来的土墓比现在还要小,只有三尺黄土,当地的百姓每年扫墓时往坟头加土,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就是现在的规模,看上去也与诸葛亮的地位和声誉极不相称。诸葛亮27岁初出茅庐,直至54岁病故,为蜀汉鞠躬尽瘁了近30年。他生前位极人臣,“出将入相”,功勋卓著。但他“淡泊明志”,把节俭和廉洁作为镜子,从不居功自傲和奢侈,处处为人师表。并且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决不允许仗势欺人和以权谋私。临死的时候,家中只“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除此再无别的什么余财。
诸葛亮的墓后有二株当年种的丹桂,历经了1700多年的历史风雨依旧枝繁叶茂,据说每年的八月花开满树香气扑鼻。诸葛亮死时54岁,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入土时种了54棵柏树。现在,还有22棵汉柏活在墓园各处,也许感染了诸葛亮的灵气,一棵棵顽强挺拔,颇有高风亮节的风范。
诸葛亮的墓园里还专门辟出一室,根据三国里的故事,分为“崛起荆州”、“治理西蜀”和“北伐风云”三大主题,文字和雕塑配合,介绍了诸葛亮一生的光辉经历。
从诸葛亮陵墓出来已经下午5点半了,心想,晚上住在勉县还不如住到汉中。汉中是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以汉中为基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完成了统一大业。住在汉中,说不定晚上还能做个好梦呢。
说走就走,加快油门赶路。勉县到汉中38公里,路况不错,下午6点就到了颇有气派的汉中兴汉广场。
今天从广元玩到汉中,感觉有点累了。在兴汉广场吃过晚饭后,将车开到“拜将台”边“安家”休息。
过秦岭,游西安大雁塔
4月3日早饭后,我们去汉江之滨的拜将台,那是西汉韩信拜将的地方。韩信受封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占领“三秦”,消灭楚军,为统一汉室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勋。到了拜将台,不巧封门大修。站在围墙外远远看一眼,普普通通的拜将台不高也不大,周围也没有更多的建筑,没想到这么个普通的地方却成就了一位历史英雄。
昨晚开始雨就下个不停,虽然不大,却把游兴淋没了。不想再在汉中待下去,去西安吧。
跟当地交警打听,走国道去西安要翻越秦岭大山,山高路险,劝我上高速。“房车”在汉中平原上飞快地奔驰着,濛濛烟雨中,高速公路两边无边无际的油菜花像一块巨大的金黄色的地毯,覆盖着低谷、原野,一直伸向远处的大山。
过了洋县,开始进入秦岭山区。秦岭连绵几百里,山势高大雄伟,峰峦叠嶂,成为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在秦岭建造高速公路确实不容易,从洋县到西安200多公里,就有长长短短68个隧道,最长的几条隧道都超过5公里,总数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半的高速公路在大山里面。如果你想过过钻隧道的瘾最好到这里来,一路驶过去,隧道接二连三。出了隧道,刚刚见到天空,还没回过神来,又进了隧道……经常看到路边立着牌子提示,秦岭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并有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要求过往司机注意避让,可惜我连一只老鼠都没有看到。不过你不得不承认,秦岭如绣如画的自然风光着实很美。偶尔看到路边有个小村子,也是三五户人家,我想高速公路造通以前,这些人走出大山确实难如上青天。
下午2点进了西安城。买了张交通旅游图,直接将车子开到大唐芙蓉园。
座落在八百里秦川中央的西安市,从西周开始,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前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特别是国人引以为豪的盛唐强汉时期,那可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两朵奇葩。知道吗?汉唐盛世的一幕幕历史闹剧就在这里演出的,它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传说故事。

西安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著名的曲江之滨,这里曾是唐时长安最具魅力和风采的所在。可惜,当年的辉煌都被战火和历史的尘埃所湮灭,繁荣的西安城,到了清朝末年,人口只有十一多万。除了大、小雁塔外,帝都的那些豪华的地面建筑物几乎荡然无存。没想到今天的西安人这么舍得花钱,不惜投巨资恢复重现了盛唐的繁荣,把盛唐遗风的文章做活了,做透了,把盛唐文化的气息光大得很浓、很全面、很细。走进大唐芙蓉园,其宏大的气势令人震惊,仿佛梦回大唐帝国,与唐玄宗一起游览皇家御园。当然,西安人这么做,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西安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柱的产业,由旅游业带动的第三产业也是兴旺的。西安人发扬光大了千年的灿烂文明,为现代带来了繁荣和昌盛。
到了西安,时刻牵挂着的还是大雁塔。从大唐芙蓉园出来,马上开车去了大慈恩寺。

西安大雁塔
大慈恩寺原为隋代的无漏寺,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追荐冥福,在公元648年进行了重修,并改名“慈恩”寺,还请了从印度取经归来的高僧玄奘法师为首任住持。玄奘法师为了珍藏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佛像和舍利等,于公元652年建造了大雁塔,并在此翻译佛教经典十余年。40年后,大雁塔倒毁。公元701年,武则天重建了大雁塔,比原先增高10米,即现在的7层64米。大雁塔确实稀奇,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无损,显得格调古朴,气势宏伟,是西安古城的标志。不过,当年盛极一时的大慈恩寺早已毁了,现在的寺院只是唐代大慈恩寺的西塔院。为了纪念唐玄奘,寺内新增了玄奘三藏院,院内有大遍觉堂、光明堂和般若堂三堂,详细介绍了这位中国杰出的翻译家和伟大的旅行家生平事迹。

玄奘西行取经路线图
家喻户晓的玄奘法师俗名陈祎,家中贫穷,五岁出家。他十分勤学,常到各地听名僧讲学。后来听人说佛学的精粹在印度,就发愿去印度取经。公元627年从长安出发,历尽千辛万苦,行程数万公里,途经几十个国家,历时四年到了印度。他在印度刻苦钻研佛教经典,还花了好几年时间游历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家,于公元644年学成回国。玄奘法师649年为大慈恩寺住持,三年后建成大雁塔,从此日夜翻译印度取回的佛经,并把自己的旅途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由于劳累过度,玄奘法师于公元664年2月5日圆寂。在中国,连小孩子都能说几段“唐僧取经”的故事,其实,真正的“唐僧取经”根本不是《西游记》中写的那样“你挑着担,我骑着马”。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保护,也没有御兄李世民给的通行证,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凭着自己的坚定信念。肩背行囊,头戴斗笠,手拿木棍,爬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有志者事竟成,这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高僧终于学成回国,取回了“真经”,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说实话,我还是佩服现实的玄奘,他毕竟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翻译家和自费留学者。
晚上不走了,就在大慈恩寺前的停车场上“安家”。
大慈恩寺不是孤立的,寺前有南广场,寺后有北广场,东西两边有步行街和文化长廊,这些配套设施以唐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题,集中体现了雄浑博大的唐风唐韵。在各色灯光的烘托下,蔚为壮观,美轮美奂。
进“房车”睡觉以前,我到南北广场又转了一圈。
世界奇迹兵马俑
4月4日起床后,洗漱完毕就开车离开大雁塔,在陕西博物馆前吃过早饭,然后一直沿长安街驶进了古“满城”的南门。
“长安大道横九天”,是李白对当年长安街道布局的精彩描述。唐长安城的所有街道均为东西、南北走向,纵横交错,排列非常整齐,仿佛“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现在的西安街道,仍然保留了唐代遗风。
正玩得起劲,天下起了小雨,就开车到钟楼,上楼浏览西安的古城。巍然耸峙的钟楼建于明代,当时用于报时报警,现在,它只是闹市中心有点气魄的亮丽古迹,或者说它是古城西安老资格的发言人。
雨越下越大,西安的其它地方也无心玩了,干脆开车去临潼。驶出西安市区,在一家回族人开的饭店里吃过正宗的羊肉泡馍后,一口气驶到临潼,实际上只有40公里路。老天帮忙,到了临潼雨就止了。车子开到秦陵路中段,看见路边有《世界八大奇迹馆》,立即停了车。别看我们都那么大年纪了,看见稀奇古怪的东西总爱去凑个热闹。

兵马俑博物馆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类创造了难以数计的璀璨奇迹。世界八大奇迹馆,就是将世界上最顶级的八个古文明照比例微缩展示出来。但是,创造奇迹人类,同时又在不断地毁灭奇迹。世界八大奇迹当中,除了埃及金字塔和秦始皇的兵马俑外,其余六大奇迹早已荡然无存,除了在书本中欣赏外,即使出国也不一定看得到了。奇迹馆规模不小,门票18元。首先看到的是埃及金字塔以及金字塔内部的法老墓室和王后墓室。接着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的大灯塔,这座灯塔总高135米,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它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灯塔,也是现代灯塔的鼻祖,可惜毁于公元796年的地震。还有希腊的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希腊的奥林匹亚宙斯雕像、伊拉克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土耳其的阿尔特米斯月神庙和摩索拉斯王陵。它们都诞生于公元二千三百多年前,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辉煌珍品,可惜都毁得不留痕迹。最后看到的奇迹是秦始皇的兵马俑。中国是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的历史文明,其实有不少是世界奇迹,没想到只选中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兵马俑,不知是哪些人根据什么标准评出来的?
下午还有时间,来得及看真正的兵马俑,就开车过去。
世界各地来看兵马俑的人真不少,买票的排队,验票的排队。从大门进去到博物馆要走一段不短的路,游人挤挤挨挨,像赶庙会一样。免费参观也不过如此,何况每人收费65元。可敬的是那些为数不少的高鼻子蓝眼睛,不远万里来看秦王朝的雄风余威。我们还不算远,却也跑了六千多公里。我想,大家都为熠熠不朽的秦文化所迷恋吧,大家都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所吸引吧。当年制造兵马俑的工匠们,谁能想到自己制造的是不朽的世界奇迹,谁能想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天都有一支长长的队伍涌进博物馆的大门。
来兵马俑博物馆之前,我早已看过一些兵马俑的图片。当我们随着参观的人流进入了“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面对大气磅礴的兵俑陶马和铜车马,不觉在心底里惊呼,痴痴傻傻得说不出一句赞美的话。那阵势,那神态,决不是二千年前的艺术品,简直是活了二千年的生命。仿佛它们跟着秦始皇统一六国而连年征战,累了,躺在平静的地下休息一会,现在又被人们叫醒了。仿佛声势赫赫的秦王朝和那个年代的历史故事,一下子都从地下钻了出来,站在现代人的眼前,向我们诉说中华民族的苦难和骄傲。我国的历史,主要的来源于文字记载,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地下的挖掘和研究。兵马俑的出现,使遥远得有点朦胧的秦始皇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尽管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还有人在争论,在世人的心目中总是抹不去残暴的形象,但这位帝王表现出来的雄才大略是无可非议的。他修建的万里长城和皇陵,确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着。
兵马俑的发现纯属一种偶然。据说1974年3月29日,西杨村村民杨新满等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抗旱打井的时候,无意中掏出了一些奇怪的陶片。这件事很快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经过陕西省考古专家们的勘察和清理,轰动中外的“一号坑”兵马俑终于重见天日。聪明的现代人顺藤摸瓜,又在秦皇陵的西侧及边上挖掘出了“二号坑”、“三号坑”及铜车马,然后进行修残补缺和复原。从此,相当于一个师的陪葬兵马俑就重现人间,惊世骇俗的奇迹使中原大地上的西安锦上添花,杨新满也成了名誉馆长。
晚上将车停在临潼的公园边。临潼人依靠秦始皇和唐玄宗带来的滚滚财源,有钱,公园和城市的公益设施搞得不错,文化气息很浓。晚饭后在公园里转了一圈,与当地市民共享一个快乐平和的夜晚。
今天转了不少地方,感觉有点累,从公园里出来后就钻进“房车”休息。
临潼的秦始皇陵和华清池
4月5日游览秦始皇陵、秦皇地宫和华清池。
我最早知道秦始皇,还是儿时听人家唱《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听得多了,自己也能哼几句: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别家丈夫团圆叙,我家丈夫造长城……秦始皇把新婚的孟姜女丈夫拉去筑长城,死后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就跑到长城啼哭,最后哭倒了长城。故事情节很生动,从此,我的幼小心灵中便有了残暴的秦始皇和万里长城的朦胧印象。我对秦朝的了解,主要的是上中学时读了些历史书。公元前247年,13岁的秦始皇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建造自己的陵墓。22岁亲政,36岁消灭六国统一天下,50岁去世。他的陵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模仿秦国都城咸阳建造。陵区纵横各15里,动用劳役70余万人,建造了38年,规模十分宏大,埋藏十分丰富,玄机十分奥妙,在历代帝王陵墓中独树一帜,体现了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的不凡气势。

秦始皇陵
我和妻子在秦始皇陵内转了二个多小时,最后站在山似的皇陵顶上,浏览这座不可一世的帝陵。据说当年建造皇陵时遵照“视死如生”原则,也就是秦始皇生前如何生活,死后继续享受同样的生活。这样,秦始皇生前用过的一切东西,甚至他喜爱的战马和宠物,都被他带走了。但和历代帝王有所不同的是,秦始皇陵中没有皇后和妃子的陵墓,唯帝陵高耸以示其独一无二的至尊地位。为什么会这样?这要追溯到战国时期普遍存在的皇后干预朝政架空君位的现象,秦始皇是决不允许大权旁落的。另外吸取了他与母后、吕不韦等斗争中险些丧命的教训,深知后权的可畏,所以终生不立皇后。当然,秦始皇死后,残暴的秦二世诛杀了大批的宫女和后宫没有子女的秦始皇姬妾及同室的兄弟姐妹,并把她们殉葬在秦始皇的陵墓内,但都没有单独立墓。同时,为了防止失密,还把大批的工匠和奴隶封死在墓内。而声势浩大的兵马俑,只是守卫陵墓的“禁军”而已。所以,秦王朝的真正谜团,还埋藏在那座小山似的皇陵地宫里,还没有大白于天下。我想,终有一天,人们会打开这历史谜团的。
二千多年来,有数不清的人打过秦始皇陵的主意,但神秘的秦始皇陵和武则天的乾陵一样始终独善其身。尽管地面上的皇陵内城、外城及一切建筑物早就毁灭了,但至今还没有人进过斗状封土下的地宫。那么,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记载得很详细,聪明的现代人根据史料和探测,把深埋地下的地宫秘密再现出来,这就是秦陵地宫展览馆。应该去看看,我和妻子立即开车过去。
秦陵地宫展览馆在秦始皇陵西侧,15元门票。展览馆分上下二层,上层展示整个秦始皇陵的地面部分,根据史料描述再现了当年高耸的陵冢、壁垒森严的内城、外城和金碧辉煌的各式殿宇。从阴森的墓道进去就是下层,下层便是世人猜想了几千年的千古之谜“谜底”,便是司马迁详细描述过的地宫。地宫近似方形,“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由主椁室、侧椁室和墓道三部分组成。地宫底部是秦朝的版图,顶部是日月星辰交替运行的苍穹天象,四周重现了始皇登基、横扫六合,始皇出巡和秦宫宴乐的盛况。底部的中心为主椁室,秦始皇衣冠整齐地躺在棺内,他的龙舟棺椁荡浮在水银灌注的长江、黄河之间,“头枕金,脚踏银”,四周有随葬的珍奇异宝。尽管知道这是道具化的“地宫”,但总比站在皇陵顶上漫无边际的凭空想象现实。
这次离家已经42天,说实话,有点想家了,想抓紧点回去。吃过中饭后,顾不上休息,马上开车到华清池。一天的时间,梦回千年,旅足匆匆,从秦朝到大唐!

华清池长生殿
华清池是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的行宫别苑,因为这里有“天下第一温泉”,离西安也很近,这些帝王们每年都要来这里泡温泉和游乐。当然,在华清池住过的历代那么多帝王中,留下的故事最多最浪漫的还是唐玄宗和杨玉环,他们在华清池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佳话。多才多艺的大唐中兴皇帝唐玄宗酷爱音乐和戏曲,他从少就有音乐天赋,精于多种乐器演奏,不光是少有作曲大师,还创建了梨园(当时的音乐戏曲学校,亲自当校长)。因此,后来的戏曲艺人都自称为梨园弟子,并尊唐玄宗为梨园始祖。杨玉环不光人长得漂亮,还很聪明,懂音律,擅长歌舞,和唐玄宗有共同的语言,他们生生死死的真爱是建立在共同爱好的文化平台上的。
我们默诵着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游人如织的华清池内寻寻觅觅。可叹岁月像一把扫帚,早把那些陈年旧事扫得干干净净,那里去寻什么真迹芳踪?只是唐玄宗当年沐浴的九龙汤和杨玉环的海棠汤的浴池还在,芙蓉湖和九龙湖的水还是那样的绿,湖畔的长生殿还在,只是殿内的主人变成了腊像,神色木然地和现代的游客合影留念,除此之外没有留下更深的印象。本来华清池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近代的蒋介石又让华清池露了一回脸,使它再次被世人瞩目。
1936年12月,蒋介石下榻华清池的五间亭,张学良和杨虎城来到华清池,多次苦谏老蒋抗日无效后,就在12月12日发动兵谏扣了老蒋。这一举动震撼了整个中国,华清池一下子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也许游人对“西安事变”太熟悉了,争着来看当年蒋介石的卧室、办公室、会议室和墙上枪战时留下的弹孔。至于“兵谏亭”边的那条狭窄的普通的岩缝,照相机一天到晚劈哩啪啦响个不停,有什么名堂吗?有,兵谏的那天深夜,老蒋就是躲藏在这里被捉的。
下午还有点时间,整理一下东西后开车走路。反正带着“家”,走到哪里算那里。我们过了渭南,停车看了一会西岳华山,从陕西中部一口气开过潼关,到了河南的灵宝市安“家”休息。一看里程表,驶了16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