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一对“花甲背包客”老夫妇,在4年内游遍40个国家,他们周游世界的经历让不少年轻人向往。
在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大学校园里,也有这样一个57岁的“背包教授”,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学生热捧。
这位被学生戏称为“欧洲新世纪的游行侠”的老师,是财政学专业教授樊小钢:他每年自驾游1万多公里,拍摄上千幅照片,每次回来后写六七万字的游记,几年之内,驾车穿越了祖国大好河山,聆听康定情歌,穿越遥遥天路,追寻香格里拉,亲近珠穆朗玛。
因为他的经历,也让他的课变得与众不同。“很喜欢上樊老师的课,因为那是一种享受,他的课生动有趣,不知不觉中就能教你很多专业知识。”大三学生丁倩颖说。因为,无论多么艰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在他口中都能通过他旅行中的见闻来解释。
樊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上展示了春天在学校周边拍的油菜花田和以前在青海湖油菜花田的照片。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再告诉大家青海的油菜花田是非常大片的,而在浙江都是小块的油菜花田。这也可以看出,由于交通发达,高速、高铁、国道的建设把土地切碎了。
而除了油菜花田的变化,城市化带来的还有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说,作为农民保障的依据的土地的减少,该怎样健全当地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很需要大家探讨。像这样的情况很多,我们每一次上课都像在跟着樊老师进行一场旅行,而每一次旅行的终点都能回归到课堂。
“现在的大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再是只希望老师教条简单地教一些书本中的知识点,而是希望老师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能教得更深入浅出。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历对一个老师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樊小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