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房车讯】62岁学开车,63岁准备开房车进行沿海岸线旅行。2010年9月13日,张志武老人准备和老伴用一年时间沿海岸线南下东南亚,一路旅行并普法的事。12日,一切准备就绪的张志武在亲戚、邻居、同事的欢送下,和老伴踏上了旅程,开始了他们的圆梦之旅。下面是他在21世纪房车网论坛中的房车旅行游记,里面他与大家分享了旅行心情,向大家介绍了沿途风光,分析了旅游消费,详细地记录了旅行行程,相信这些经历对房车车友、房车爱好者等等都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们跟着他一路旅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学习如何开着房车走天下
2011-3-2 5:35:00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景洪
上午和老伴儿徒步转了一圈。去了白象湖、滨江公园,沿着澜沧江步行道走了一段。我在十五、六年以前,曾到云南参加中国律协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来过西双版纳。十几年过去了,景洪市面貌大变,以前记忆中的房子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景洪市的街道绿化很好,椰树、棕榈树,还有一些叫不上名来的热带树种,把几条主要街道装点得生机盎然,一组组具有民族风格的雕塑穿插着点缀其间,把一条街道变成一个花园。澜沧江上新建了一个斜拉桥,高高的桥塔直插云端。江边建筑都是民族风格,傣式大屋顶下,是一个个饭店、酒吧。白天这里没有几个人,比较安静。
中午到了工艺品市场,两边店铺有不少是缅甸人开的珠宝玉器店。我们去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看那里的人和我们这边的人皮肤、相貌差别不大。但是,缅甸人不同,无论外貌还是肤色,都和我们有很大区别。缅甸人有很多留着长长的胡须,好像更像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那边的人。上午我们曾路过一个旅行社,咨询了一下,因为缅甸国内有点内乱,目前去缅甸不给办证,我们决定不去缅甸了。
下午去理发,给我剃头的是一个小学徒,干活到是很认真,忙活了半个多钟头,汗都下来了,最后收尾收不了,不得不请来师傅帮忙,我这头成了他练手艺的道具。其实我并不在意,只要别给我剃成秃子,别剃成怪异的发型,剃短、整齐就行。
回到车上,旁边洁具店女老板过来,和我聊了两句,然后请我到她店里喝茶。正好我要问路,就拿着地图去了。今天王工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214国道正在大修,路很烂,象江城一样。绿春到江城那一段路我出国前走过,是我有生以来走过的最烂的路,烂泥有半米深,我的车陷在里面,好容易出来了,我的车都划伤了,简直是一场噩梦。王工也走过那条路,车体至今还留着一条长长的划痕。我原计划从景洪向西,走214国道去保山、腾冲,看来214国道不能走了,只能绕路。
我问女老板,去腾冲有没有好一点的路?她说,她老公开过大客车,熟悉路,等他来了问他好了,于是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起来。话题先从喝茶说起。我问她,这茶是生茶还是熟茶,她说,我们本地人一般是买生茶,然后请人专门加工成茶饼,当年的茶是不喝的,因为会有苦涩的味道,要至少一年以后自然发酵才喝。我们又聊到当地民族风俗。我说,十几年以前我来景洪,看到澜沧江里有很多人洗澡,那那女女在一起,并不避讳。她说,现在也是这样,不过在澜沧江里洗澡的人少了。我想,可能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洗澡很方便,不必舍近求远了。她还说,在嘎洒有露天温泉,现在还是男女共浴,一个大池子,男的在一边,女的在另一边,不过都穿的内衣。我在老挝的时候,路边有泉水,也是男男女女在一起洗澡,男的穿内裤,女的穿筒裙,我也进去凑了一次热闹。老伴儿问,我们今天看到好多傣族老年妇女,她们都留长发,挽个发髻,头发都是黑黑的,是不是染过的?她说,不是,傣族人洗头都用淘米水,过去要把水放几天,发酵以后用来洗头,现在因为发酵的淘米水有臭味,就改为当天洗,不再发酵。可能是淘米水洗头,头发就不白了吧。也许还和傣族人吃东西有关。傣族人崇尚自然,吃的东西很杂,只要没有毒的,他们都吃。我说,十几年以前我来云南,吃过傣家菜,有一种汤我印象特别深,是用刚杀过的牛的胃液做的,上面还飘着牛嚼碎的草沫子,别人都不敢吃,我尝了一口,又酸又苦,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女老板说,这种汤现在也喝,尤其吃过油腻的东西以后,更要喝,因为这种汤里有胃酸有苦胆水,对消化有好处。她还说,傣族人很能吃苦,像我们汉族妇女生孩子要坐月子,傣族人不是这样,她们生完孩子,三天就干家务,不用别人伺候,如果是剖腹产,也只是休息一周。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聊了很长时间,她老公回来了。我指着地图,问他,去腾冲怎么走?他说,不能走214国道,因为那段路每年雨季以后水毁严重,有的路段大卡车过,前面就像推土机一样推着烂泥走。说着,他喊来对面一个店铺的老板,对我说,他是腾冲人,春节回家刚走过,你问他。那位老板详细跟我说,要走小磨公路,到一个叫臭水的收费站以后,有一个出口,去大理,然后从大理去腾冲,这条路比较好走。
他们告诉我,去腾冲一定要去墓山,去看看那些抗日的英烈。我说,我就是要去看他们,去了解那段抗日历史,才去腾冲的。洁具店老板说,每当我说起墓山,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那里埋着上万人呀,一排一排,整个山都是烈士墓。他说,在那里你要仔细看,你会看到有跪着的石头人,后面刻着“倭寇”两个字。附近还有战死的日本人的墓地,听说日本人曾经向中国提出把日本人的遗骨迁回日本,撤掉跪着的石头人。中央让他们找云南省,云南省让他们找腾冲,腾冲市说,请你们找中央。至今,这些日本坟还在那里,石头人还跪在那里。腾冲老百姓说,日本人杀了我们这么多人,我们要他们在这里陪葬,要他们在这里跪着谢罪。他还说,每天,在墓山都要升旗,升国民党旗,这是中国大陆解放以来唯一一个每天升国民党旗的地方,甚至文革期间都没有断过。不管是这个党还是那个党,只要做过对民族、对国家有益的事,老百姓都不会忘掉。历史书上可能找不到,但是,老百姓的心里始终抹不掉。
我即将去腾冲,去松山,去寻找那一段泣鬼神、惊天地的抗日战史,去寻找六十多年前那些抗日英雄的足迹,去祭奠那些默默地长眠于地下的英烈。
2011-3-3 23:31:00
昨天中午离开景洪,晚上住在古镇,属于缜元县的一个小镇,车停在派出所。晚上有河南的“金龙艺术团”在此地搭棚表演,大人5元,小孩3元。古镇无信号,不能上网,闲来无事,前往观看。节目有歌舞、小品,还有气功。演员表演很卖力气,但水平十分有限。入场观众大约200多人,一半是半大孩子。艺术团一共九个人,每个人都身兼数职。节目还算比较规矩,没有太过粗俗的内容。今天早上看到他们装车转场,一辆依维柯,前面双排座,后面是一个货箱,所有灯光音响、道具、舞台、帐篷、坐凳、行李全部收纳入箱。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所有物品装箱以后,每个人哈腰在演出场地上捡拾观众扔下的垃圾,然后上车出发。前排座位加司机共坐三个人,后排挤了五个女生,货箱里还有一个人。一天演一场,第二天换一个地方。昨天大概收入800元,除去油费、吃喝开销,所剩无几。看来这些演员生存不容易。农村文化生活贫乏,需要这样送进家门口低廉的文化消费。
今天计划到大理。现在车停在缜元,上网发帖,马上出发。
以上是今天上午车停在缜元的时候发的。
原计划今天赶到大理,可是路上出了意外,给耽搁了。
大家不要担心,卖个关子:我今天在路上意外发现了美景,给了我意外的惊喜!车子走到无量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太阳已经西下,到了摄影最佳时段。阳光从山顶向下播洒,穿透叶子,穿透花儿,给房脊、梯田镶上金边。于是,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在巨大的山体阴影衬托下,巨大的芭蕉树叶变得更加翠绿、鲜嫩,房前屋后的桃花变得更加红润、娇艳,一条条金色的光线,勾勒出白墙黑瓦、错落有致的山村轮廓,描绘出或黄或绿、层层叠叠的田园风光。我被这意外的惊喜醉到了,不时停车观赏、拍照。忘了赶路,忘了病痛。无量像一位惊世的美女,藏在深山无人知。我想,可能南涧人自己都还没有发现自己家乡的美丽。我去过江西婺源,那里号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我想说,无量不亚于婺源。婺源有白墙黑瓦,有层层梯田、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这些,无量都有。无量有鲜艳的桃花、三角梅,还有漫山遍野好多叫不上名来的各种鲜花,这些,婺源没有。如果精心策划,认真开发,我相信无量会成为第二个婺源。只是希望不要太商业化,不要划地圈钱,多保留一点原生态。
我生病了。这两天嗓子有点痛,吃了两天药,不痛了,以为好了,没有再吃药。没想到,今天突然觉得头有点晕,浑身不舒服。傍晚到了南涧,车停在县医院,就去看医生。医生给我量体温,37.8度,低烧。听了听,气管、肺部都没事,诊断为一般感冒,给我开了一个吊针,我现在正在病床上边打吊针边上网。以前在大连生病也打过吊针,但是没有这么高的待遇,躺在病床上,盖着被子,都是一人一个沙发,坐着打。我可能是回国后,没有意识到,夜间气温会很低,只有十几度,晚上睡觉没盖被子,所以感冒了。说起云南气候,和我们家乡有很大不同,昼夜温差太大,白天最高气温可以达到30多度,夜晚最低气温只有十多度,早穿秋衣午穿纱,我们有点不太适应。
没事,打过吊针,明天就会好,请不要担心。
无量美景
我在南涧县医院打吊针
2011-3-4 22:04:00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密祉
昨晚打吊针一直打到半夜12点半,打了五个小时。太晚了,就在医院睡了。今天早上6点半,保洁人员来打扫卫生,我起床回到车上。
十点多钟,我们离开南涧,走祥云、大理、保山这条线,开始是214国道,路况非常好,又宽又平,到祥云以后一直走高速,傍晚到保山。
途中我们路过弥渡县一个叫做密祉的地方,路边广告牌子上写的,这里是小河淌水的源头,还有茶马古道。我临时决定去看看。向左拐,进入一条山路,路很窄很险,但是很平,车不多。爬山爬了八公里,到了一个小村。一条碎石路从村中穿过,这就是茶马古道。小村有很多老房子,还有一处民国时期区公所的遗址。村头有一座桥,一条小河蜿蜒从桥下流过。河边有一个古井,井水清澈透明,地下泉水不断涌出,名曰珍珠泉。茶马古道、民国村公所、老房子都很吸引人,但是更吸引我的是,这里是那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民歌《小河淌水》的发源地。记录、编创这首民歌的作者尹宜公就生长在这里。据介绍,尹宜公小的时候,听他的叔爹唱过这首民歌,后来他把曲调重新编排,重新填词,发表在云南大学的刊物上,以后流传开来,享誉世界。
中午在小村买了二斤当地自制的豆腐,原来有一个萝卜,在一起做了一大锅菜。做菜的时候,老伴儿说,没有葱,去买几棵葱。这里没有菜市场,到哪里买,突然看见路边的菜地里就长着葱,问路边店一个老婆婆,可不可以拔几棵?老婆婆说,拔吧,没事。我就去拔了几棵,剥皮洗净,立即下锅,这可是最新鲜、最有机的蔬菜呀,城里吃不到的。豆腐也很鲜美,味道不错。
吃过午饭返回214国道途中,经过密祉乡,见一个庙宇,就进去看。这一看,可看到了从没看到的东西。什么东西?正在塑的佛像!以前只看过塑好的佛像,没看到佛像是怎么塑成的,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一共四个人,一个师傅,一个助手,还有两个和泥的小工。先用木棍搭好骨架,然后缠上稻草绳子,再把除掉碎石、掺上棉花、用水和好的泥巴糊在骨架上,塑出个大概形象,然后一层层往上糊泥巴,逐渐塑造出躯干、四肢的轮廓,最后塑头部。塑工越来越细,五官、衣纹渐渐清晰,一个个佛像活灵活现的现身了。师傅说,全部佛像塑好,大约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工钱是3万元。我说,你是民间雕塑家,塑的佛像“立七坐五,五眼三停”比例准确,形象生动,很有水平。他说他都是跟师傅学的。他问我,这个你也懂?也塑过佛像?我说,自己在家玩过泥巴,略知一二。
明天去松山。
茶马古道
以前的马帮也差不多是这样
珍珠泉
泉水清澈,里边养的鱼
小孩子放学路过这里喝水
我也学他们的样子喝天然矿泉水
古村古宅
路边小店的小老板给我翻录《小河淌水》
民国时期,区公所遗址
尹宜公故居展览馆
虽是泥塑的身子,确是万千善男信女崇拜的偶像
保山旅游地图
2011-3-7 14:47:00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从保山到松山,120公里,跑了一天。一是因为盘山道开不快,二是因为不断停车,观察周围地形地貌,寻找抗战遗迹,记录石碑铭文,所以途中耽误很长时间。
为了体验行驶在滇缅公路也就是史迪威公路的感觉,寻找当年抗战时这条著名公路上的战争遗迹,我没有走高速,而是先沿着320国道、然后上229省道,也就是当年的滇缅公路,经怒江上的红旗桥,过江后右转,再经惠通桥遗址,过松山村路口,直达大垭口,即松山战役主战场遗址。
路经惠通桥的时候,遇到一位李先生,年龄和我相仿,60岁左右,他身旁还有一位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也是开车路过惠通桥,特意停车过来看这座老桥。李先生是附近的人。他给我讲了很多和惠通桥、和松山战役有关的往事。
惠通桥是钢索吊桥,十几年前还在使用,红旗桥修好后便已废弃。现在遗存的只有悬空的钢索和吊在江上的一块块钢梁,没有桥面。大风刮来,悬空的钢梁轻轻摆动,发出吱扭吱扭的声音,像在述说当年的往事。他听老人说,当初修桥的时候,这些沉重的钢索、钢梁,每一根、每一块部是上百人从高山下一步一步抬上来的。如何架到怒江上,他没有说,但是可以想象到,那是更加艰巨的工程。
滇缅公路是连接缅甸、直达印度的重要通道。二战期间,国际援助的物资,都是通过这条公路运进中国的。所以,这条公路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李先生说,修筑滇缅公路的时候,蒋介石给当时云南王龙云下了一条死令,一年内修通滇缅公路,龙云又给怒江西侧的土司发了一封鸡毛信,信中说,一年内修好辖区内公路,否则杀头。那时修路没有机械,全靠人力。当时修公路的人,漫山遍野,人山人海,全靠肩挑人扛,硬是在一年内修通了公路。李先生还说,他以前开货车经过惠通桥,桥都会摇晃。客车经过惠通桥,乘客都要下车步行过桥,过桥后再上车。
我问李先生,日本人来了以后,过没过桥?他说,曾经有小股日军混过去了,发现后被聚歼。大股日军占领缅甸和怒江以西后,也想过江,但是自从发现小股日军过江后,惠通桥即被炸毁,阻止了日军东进。日军看江面不宽,水流不急,就想架桥过江,把汽车填进江里,填进一辆,不见一辆,填了二百多辆,也没见到一辆车露出水面。原来这怒江看着水流不急,实际上暗流急的很。怒江下面河道是深深的石槽,水深40米左右,冬季枯水季节,也有三十五、六米。怒江天险挡住了日军入侵的脚步,就在松山构筑坚固的堡垒,作为日后东侵的据点。远征军则在江东部军二三十万,严防死守,伺机收复江西国土。远征军和盟军,在江东高山上修建炮兵阵地,堡垒,封锁江东日军公路。
李先生说,听老人讲,我们的军队打松山,打的可惨了,死了好多人,差不多死一个日本人,我们要死四、五个。
2011-3-7 14:47:00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因为昨天到得晚,松山战役遗址看的不多,还想仔细看看,所以决定今天不走了,再在这里呆一天。早上到村公所洗漱过后,我和老伴儿到村里路边饭店,一人吃了一碗米线就又上山了。小杨已经在那里,他说,他今天要带另外一拨人,让我们跟他父亲走。这时,开上来一辆越野车,车上下来男男女女四五个人,老杨迎了上去,说好了价钱,带他们游览,我们就跟在他们后面一起走。这几个人是当地口音,老杨一边走一边讲,用的也是当地话,这可苦坏了我们,有很多话我们听不懂。好在这几个人普通话说得好,听不懂的地方,我就问他们,他们就给我当翻译。边走边聊,我们逐渐熟络起来。原来,这几位是亲兄弟姊妹,他们的父亲当年亲自参加过松山战役,老人家已经过世,他们这次是特意来到这里,寻找当年战争的痕迹,追忆老人的。我对他们说,向你们的父亲致敬!接着我问,能告诉我你们的父亲的名字吗?他们说,可以。他们的父亲叫李明卿,黄埔14期的,松山战役时是工兵连连长,参加了挖坑道、炸地堡。为了阻断日军入侵,他父亲奉命炸断了惠通桥。他父亲还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昆仑山战役。松山战役后,他们的父亲被提升为上校团长,后来因为不愿意打内战,起义加入解放军。为表彰他父亲的抗日功绩,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他父亲还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日将士功勋纪念章,云南省获得此殊荣的只有十位,他们的父亲是其中之一。
路上,老杨也像小杨一样,不经意间就捡到两块弹片,一块给了我,另一块给了那几位松山战役老战士的后代。要知道,弹片形状和满地剥落的松树皮相似,颜色和泥土相近,很难看出来。也许天天看,他们的目光已经对弹壳、弹片这样的战场遗物非常敏感,一眼就能看出来。
跟着老杨走了一大圈,昨天没走到的地方,今天都走到了。另外还从老杨口中听到了小杨没讲的故事。战役结束后,因为战事紧急,战场上的尸体没有掩埋,后来腐烂变臭,发生瘟疫,附近很多老百姓都得病死去了。后来,陆续有当地农民,上山收拾白骨,捡回去烧成灰,当做肥料种地用了。老杨说,他今年51岁,他十五六岁的时候,经常上山玩,那时偶尔还能发现人骨头。
老杨还说,八十年代,有一个松山战役活下来的日本老兵来过松山。这个日本兵是战役结束前受命去龙陵传信的。他装扮成当地逃难的老百姓,把日本国旗缠在腰上,一路蒙混过关,先到了龙陵,后来去了缅甸,战争结束后回到日本。和他同行到松山的还有一个当年驻守在龙陵的日军中队长,因为脸上有疤痕,外号疤脸中队长。他们到龙陵后,找了几个老人见面,其中一个老婆婆,当年是卖豆粉的,疤脸中队长问老婆婆,还认不认识他,老婆婆早就认出他了,说,你不就是那个什么中队长吗?给他留了一点面子,没有叫他疤脸中队长。
跟着老杨走了一圈以后,我又第三次上山。这次上山我是自己去的,我想自己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弹片。我哈下腰,俯下身,一寸一寸地扫视着地面,用手拨开落在地上的树皮树叶,寻找遗存的弹片。找了很长时间,一无所获。突然我看到一个小土堆上露出一块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上面好像有铁锈,也许是弹片,用手一拨,果然是一块弹片。我立刻增加了信心,继续找。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又发现一块弹片。 这些弹片是我在松山得到的最好纪念品,我要好好珍藏。
上午我和老杨说好,下午给他们村老乡免费照相,让他通知一下,有愿意照的,提前做个准备,换件衣服什么的。
四点多钟,光线正好适于拍照,我就先给老杨照。老杨说,我要戴上钢盔,拿上刺刀,装扮成鬼子照一张,我说行,你想怎么照就怎么照。看来老杨有准备,从随身的大口袋里掏出一件黄色的大衣,颜色像日本军服,戴上钢盔,手持刺刀,让我照。我不知道老杨为什么要照这样一张照片,也许是为了显示他的“战利品”,也许是为了留作纪念,一旦钢盔、刺刀出手,可以看看照片回忆回忆。
照相的大多是孩子,有哭有笑,吵吵嚷嚷的好不热闹。正照着呢,从山下上来一个老奶奶,头戴一顶黑灯芯绒帽子,上身穿一件干干净净的蓝布大襟上衣,下身穿一条黑布絻腿裤子,打着绑腿,一身六十年前的打扮。她的肩上斜挎着一个竹筐,里边放了一些待售的兰花。老奶奶满脸皱纹,看样子年纪不小了。旁边人向我介绍说,她今年九十三岁了,经历过松山战役。我急忙让老人家站好,连着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拍完照片,老人家和其他人一样,坐到草地上,竟然拿起一根针,一根线,自己把线纫进针鼻儿里,然后一针一针做起针线活来。我上前问她,这里打仗的时候你在吗?她并不抬头,说,在,在。我问,你那时候多大?她说,二十岁。我说,听说死了好多人?她说,死了好几万人呢,人压人,成堆啊,各穿各的衣服。国军穿的朴素啊,国军没有钱。
亲历过那场战争的人多数已经故去,像这位老奶奶这样还在世的人已经不多。以后的人,恐怕再难以像我这样亲耳聆听当年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亲口讲述战争中发生的那些事。
历史正在被时间掩埋,如果再漠然置之,就会被永远遗忘。如果真的这样,那些视死如归、壮烈殉国的勇士们在地下能安眠吗?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能安心吗?
告别了李先生,再前行二十公里左右,就到了松山。上松山,看二战遗迹,要到大垭口村,进村后公路左侧有一条新修的柏油路,一公里多,直达松山半山腰。
半山腰比较平坦,可以停车。有一些村民在出售当地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这里的旅游纪念品与众不同,也许全世界旅游地,只有这里可以看到这样的纪念品:在松山上挖掘、捡拾的日军钢盔、刺刀,还有弹壳、子弹、炮弹弹片。一位阿婆要卖给我一枚高射机枪子弹,虽然锈迹斑斑,但是拿在手里仍然沉甸甸的,我说,里面是不是还有火药,阿婆把弹头拧下,从弹壳里倒出一些黑色颗粒状的弹药。我一看,吓坏了,这么危险的东西,怎么能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呢?阿婆说,卖给别人150元,看你是远道来的,便宜50块,100 块钱拿走。我哪里敢买?弹壳无所谓,这有弹药的子弹可是军火、危险品,买卖是违法的。
一位身穿迷彩服的青年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杂志,还捏着一只笔。他说,他是向导,可以带我们游览、讲解,正常收费五十元,给我们优惠价四十元。如果参观成熟的景点、遗迹,一般有文字说明,可以自己看,但是这里显然不是成熟的旅游地,只有九十年代初当地**竖立的几块石碑,没有景区介绍、遗址说明之类的材料。因为这是一段尘封了五、六十年的历史,文字记载很少,没有人介绍,只能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了解。所以我们同意请这位小伙子陪我们一同参观。我说我们是老年人,能不能再优惠一点啊,小伙子很爽快,那就20元吧!
天色已晚,小伙子说,今天只能带你们游览松山战役主阵地,如果时间充裕,我可以带你们走一天。我说,今天就这样,明天你再带我们走。
日军盘踞的松山,海拔2,200多米,在松山上可以看到惠通桥,用火力封锁怒江两岸,阻止远征军渡江。怒江两岸高山,多是红、黄色黏土碎石构成,没有岩石裸露的高峰,一个个山头,像一个个馒头,但是十分陡峭。松山就是这样。松山四周,没有岩石可以遮蔽,最陡的地方,大约有70度,上山只有一条大路。山上明堡、暗堡林立,战壕纵横,别说从山下往山上进攻,就是今天爬山游览,不小心还会滑倒。我军进攻的士兵,其实就是日军的活靶子。可以想见,当年那些进攻松山日军的勇士们,一定是下了必死的决心。
导游姓杨,他说,松山战役遗迹,只有他和他的父亲两人担任向导。他不说自己是导游,说自己是向导。小杨只有20多岁,一路上给我们介绍松山战役的情况。山坡上有一组石碑组成的墓碑,中间一块刻着:“陆军第八军一百零三师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小杨说,这块墓碑是战后103师师长熊绶春所立,只有碑,没有墓,烈士尸骨早已迁葬保山。主碑两侧有两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阵亡将士姓名。两头还竖着两块小一点的石碑,分别记述迁葬和筑墓过程。看过石碑我们继续往山上走。小杨给我们讲,当年国军攻打松山,开始是七十一军,伤亡太大,一个营上去,活着下来的只有五、六个人。后来换成第八军,打了两个月,战死七千多人,最后挖坑道,用三吨TNT炸药把鬼子的两个主堡炸掉,才拿下松山。当时松山有日本守军一千多人,全部战死。日本鬼子修筑松山工事的时候,用了一千多民工,这些民工是从东北带来的矿工。这些矿工跟着这些日军到过朝鲜,又从朝鲜来到云南。日军几乎把山上成材的树木砍光,用来修筑堡垒。堡垒用圆木支撑,加盖钢板,泥土。两个主堡分上下三层,最下面一层为仓储区,储藏军火弹药,中间层为生活区,上层为战斗区,有若干射击孔。战后,建筑工事用的木材被当地老百姓用来盖房子了,所以现在看不到完整的堡垒。
整个松山工事干了两年才建成。完工以后,日本鬼子以打防疫针的名义,给每个民工注射毒针,后来这些民工全部死亡。松山战役结束后,漫山遍野都是死尸,国军、日军加上死亡的民工 大约有一万多具。小杨说,有一些内容是他听老一辈人讲的,有一些内容是他看一些书籍、杂志了解的。他还带我们看了日本军队挖的战壕、掩体,看了远征军挖的坑道,看了日军被炸毁的两个主堡的遗迹:两个深深的大坑。
走着走着,小杨突然弯下身子,捡起一块东西,拿给我看,我一看,这不是爆炸的炸弹、炮弹碎片吗!小杨手又往地上一指:那里还有一块。我弯腰拾起,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锈迹斑斑。我不禁感慨,战争已经过去六十多年,还能这样随意捡到弹皮,当时不知倾泻了多少炮弹、炸弹,可见当年战斗的激烈。小杨指着旁边的两棵大树说,这两棵树是当时存活下来的,树身上到处是炸弹、炮弹炸的伤。我仔细看,大树主干被削掉一半,树干上还有弹片击穿的大洞,树皮上更是伤痕累累,无数条刀刻似的痕迹清晰可见。
山坡上有一块小小的、黑色大理石的墓碑,小杨说,这是当年参加过松山战役的远征军的一位参谋去世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骨灰葬在这里的。墓志很简单,上面刻着逝者姓名是陈宝文,生于1915年8月13日,卒于2009年11月25日。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司令部作战课课长、中校参谋。我不禁肃然起敬。一位抗日老战士,六十多年不忘自己牺牲的战友,死后执意要葬在松山,陪伴他的那些壮烈牺牲的战友的英魂,不是生死之交,不会有如此至深的感情。我被这位老战士深深感动,掏出纸巾,细细的擦拭墓碑。
墓碑上有树上滴落的松脂,一滴一滴,像眼泪,无论我怎么用力,也擦不掉。
太阳要下山了,天色不早,我们开始下山。下山的路上,小杨说,松山战役的时候,他的爷爷逃难走了,房子被日本人占了,用作战地医院。战役结束后,他爷爷回家一看,屋里屋外都是日军的尸体,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已经腐烂,只剩白骨,还有的变成干尸。他爷爷请了三个人帮忙,往外挑了三天,才清理干净。我精神一震,对小杨说,能不能到你家看看?小杨犹豫了一下,说,我家很破很脏,你不嫌弃就去吧。我忙说,没关系。我开车带着小杨绕到山下,然后顺着弯弯曲曲的田埂小路,到了半山坡上的一个小村寨。小杨告诉我,这个地方叫做黄家水井,属于龙陵县大垭口村。小杨家确实像他讲的一样,又脏又破,一看就知道是一户穷困人家。小杨的父亲在家,指着他家的正房说,这里就是日本鬼子的战地医院,又指着房前的柱子和房门说,你看,这里还有炮弹蹦的洞、划的沟,还有一块炮弹皮,现在还嵌在柱子上。他有领我进到屋里,指着后墙一个木框说,这里是当时日本鬼子开的一个后门,直通后面的地堡。
小杨家正对着西方。此时夕阳西下,一轮红日正沉下去,天空的白云被染成一片血红。在小杨家的院子里,伫立良久,默默地,我已无心欣赏落日。
小杨建议我晚上把车停到村公所,那里比较安全。村公所,这个称谓好久远,不知这里的人是不是都把村委会叫做村公所?
村公所很好找,里边有好几个人,我和他们打过招呼,他们很热情,告诉我,把车停到村卫生所门前,那里比较宽敞,也很安全。村公所建设的不错,有卫生间,可以洗漱。
车外一片漆黑,万籁俱静,唯有大风钻进门缝不断发出的尖啸声。
我难以入眠。
从保山到松山
红旗桥
惠通桥,功勋桥
临近松山战役遗址
松山远眺
松山战役遗址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旅游纪念品市场
伤痕累累的老树,见证着历史
松山上的天然蓄水池
我为前辈扫墓
当年远征军挖的输送炸药的坑道
导游指着地上的一块弹片
我自己发现的弹片
给孩子拍照,母亲竟把孩子抱到墓碑前
当地农民很穷苦
亲历战争的老奶奶
导游老杨父子和他们的家,曾被日军作为战地医院
杨家亦是弹痕累累
还有弹片嵌在柱子上
和远征军抗日勇士后代合影
导游小杨再三让我把他的照片发到网上。如果哪位去松山,不要忘记找他。
2011-3-8 21:28:00
本来今天打算去腾冲,后来觉得龙陵离瑞丽只有一百多公里,应当去看看,也许可以参加旅行团去缅甸一日游,于是驱车140公里来到了瑞丽。
昨天下午参观了龙陵抗日纪念馆,只许看,不许照。接着去日军“慰安妇”罪行展览馆,已经下班。今天九点再去,铁将军把门。问展馆邻居,让去文管所。到了文管所才知道,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管理员放假。我向他们说明我们是远道而来,文管所的小陈愿意陪我们参观。龙陵这个展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在原址建立的有关慰安妇的展馆。小陈介绍说,原来的慰安所在地震中已经坍塌,现在的展馆是在原址,按原样复原的。馆内有图片和现场发掘的实物展览。照片中有一个朝鲜慰安妇,名叫朴永心,已经怀孕,在松山被当地农民救出,后来成为指认日本**慰安妇罪行的重要证人。几年前曾重返滇西,指认日军罪证。当地也有一名妇女勇敢站出来,指认日军兽行。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参观这样一个展览,觉得更有意义。
龙陵抗日纪念馆
日军碉堡
日军“慰安妇”罪行展览馆
偶遇大连老乡
两个缅甸边民。右边的那个年轻女子,中国话说的和我们一样好,左边那个是她雇来给她的姐姐看孩子的小姑娘,今年才十三岁,不会说中国话。她说她们白天到中国来玩,晚上回缅甸。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瑞丽
今天报团参加缅甸一日两城游,每人260元,游览缅甸的木姐、南坎两个小镇,包午餐、车费。早上八点半集合,同行的还有四位北京的游客。导游说,不要护照,只是登记了身份证。原以为要经过姐告口岸出境,实际上不是,是经过一个非常规通道进入缅甸,也就是说,非法越境。人在车上,身不由己,只好随波逐流。到了缅甸境内,缅甸一个旅游公司接待我们,先参观公司的一个珠宝玉石展览,实际上是出售缅玉。北京游客买了两块玉坠,每块两千多元。接着带我们去木姐、南坎游览。缅甸的路很差,都是土路,非常窄,途经一个铁桥,上面铺的木板,一问才知道,这桥是二战滇缅公路的遗物,至今还在使用,有工人正在油漆桥梁。缅甸房屋大多是竹篦编制,显得很破旧。看来缅甸和老挝、柬埔寨差不多,比较贫困落后。木姐、南坎其实没有什么,只是看几个寺庙、佛像。有两个自费节目,一个是人妖表演,一个是布岛族(长脖族)表演,我们对人妖表演没有兴趣,倒是想看看布岛族表演,但是北京游客不想看,也就作罢。由于没看表演,节省了时间,下午两点多钟就原路返还国内。估计这种出境旅游方式是两国边境管理机关默许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不可能没人管。
回到瑞丽,还有时间,我们去了八公里外的“一寨两国”景点游览。景点正在建设中,一条小水沟分开两国,沟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准跨越,否则罚款500元的字样。与水沟平行,缅甸一条小路上不时有摩托车驶过,大多数挂的是云南拍照。对了,我们去缅甸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世界上唯一不用阿拉伯数字车牌的国家,只有缅甸。缅甸车牌上只有缅文。两国有约定,边民车辆可以互通,外省车辆不行。
“一寨两国”景点在那条小水沟我方一侧。园区有一条小路,小路中间用碎玉标着一条线,说明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国境线,我看不像,问园内的人,是不是象征性的?那人含含糊糊也说不清楚。如果仅仅是为了旅游,在我国境内画一条线,说是国境线,那可不是小事。
院内有歌舞表演,其中就有布岛族表演。演出之前,我给两位布岛族小姑娘拍了几张照片。她们不但脖子上有铜项圈,腿上也有。手腕上还带好几个银手镯,全身金属加到一起有二十多斤。据说,小孩子五岁时开始戴铜项圈,先戴两斤重的,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重,最多的会达到四、五十斤。小姑娘在脖子和项圈之间塞一条小手绢,看来项圈与脖子摩擦一定很难受。这和旧时中国妇女裹脚差不多,是一种残忍的、畸形的美。据说缅甸政府已经下令禁止。
2011-3-11 7:41:00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瑞丽 腾冲
上午离开瑞丽,原路返回。车到瑞丽桥,有一条岔路去莫里热带雨林风景区,听说里面有瀑布、温泉就进去了。路不太远,大约七、八公里,但是路很窄,好在车不多。到景区门口买票,一人50元,我们有老年证,优惠半价。进了园区便有导游迎上来,告知导游费含在门票里,不另外收钱。一个小女孩陪我们,先到温泉。温泉水非常清。水底的小石子看的清清楚楚。水不太热,导游说有20度,属于低温温泉。紧接着向我们介绍佛脚印,就是一块大石头,侧面有几个凹坑,像人的脚印,需从旁边立着的镜子里才能看清。再往前走,有一个寺庙,导游让我们进去参观,并让我们到侧室体会小乘佛教,听一个和尚念经。我们坐下后,那个和尚就念念有词,背诵了一段谁也听不懂的佛经,然后把游客按自然组合叫到前面,一般是两口子,对每人说一通吉祥话,然后送出侧室,到了正堂,正堂有一位和尚拦住游客,动员游客买香,三只香一百元,好像中了魔,每个人都掏了钱。
景区不大,瀑布在最里边,要走大约半小时。瀑布不大,和德天瀑布不能比。园区有几只驯养的孔雀,不怕人,不时开屏,等候有人合影拍照。
离开莫里景区,过瑞丽桥,大约二十多公里处,路边有一个温泉洗浴的地方,叫做恒亚温泉,开一个浴室只要十元钱。这个温泉也属于低温温泉,水温四十度,洗澡正好。我们在这里不但洗了澡,还洗了衣服,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离开。
车到龙陵,有一条去腾冲的路,听说正在修路,不知是否好走,正犹豫着呢,有两辆客车从腾冲开过来。客车能走,我就能走。于是,毫不犹豫的把车开往腾冲方向。开始路还好,但是不久就开始上山,柏油路也变成了弹石路。就是用拳头大小的砾石,平的一面朝上,一个挨一个挤在一起铺成的路面。这种路面等于全程减速带,开不快,下坡时,除非坡特别陡,否则要踩油门才能匀速前进,挂空挡就会越走越慢。龙陵到腾冲正在修高速,有几段路经过施工路段,路况较差,尘土飞扬,不过比绿江到江城那一段路强多了。那段路是我走过的最烂的路。很多人担心出国路况不好,其实路况最差的路不在国外,而在国内。我为中国还有如此烂的路感到羞耻。
途中路过腾龙桥,是和惠通桥一样的铁索桥,每次只能过一辆车。车子一上桥,桥面就陷下去一块,车子走在桥上,不知是吊索还是钢梁不停地响,不过还好,桥面没有像荡秋千那样来回晃动。能开车过这样的桥,我想有这样机会的人不多。
天黑之前赶到了腾冲。有人打电话问遇没遇到地震,说中央台播报,云南地震了。我告诉他们,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用担心。
缅甸公路很窄很破
二战遗留的桥还在使用。缅甸车牌没有阿拉伯数字
二战遗留的炮弹壳被寺庙作为钟来使用,真正是警钟长鸣。
缅甸景点
缅甸
回到国内,在街道口岸合影
一寨两国
傣族传统捕鱼方法,用竹篓扣
缅甸布岛族姑娘
傣族演员准备演出
歌舞演出时间不长,演员很认真
傣族小朴哨
莫里瀑布景区
从龙陵到腾冲有七十多公里山路,多是弹石路,崎岖难行
我开车过腾龙桥,是和惠通桥一样的铁索桥
夕阳西下
2011-3-11 14:31:00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现在在盈江地震现场,第一时间向大家报告盈江地震后24小时情况。
盈江2011年3月10日12时48分发生里氏5.8级地震,24小时后我驱车从腾冲赶到盈江。现在我所看到的盈江,部分民房墙壁开裂,墙皮脱落,院墙倒塌,汽车被砸。公共汽车车窗上贴着“奉献爱心,免费一天”的字样,街边有免费电话可以向家人报平安。很多空地搭上了帐篷,旁边有民警执勤岗。虽然遭受地震灾害,但盈江仍是社会秩序井然,民心安定。街上车来人往,一些店铺已经停业,还有许多店铺正常营业。只是到了天缘超市、永胜宾馆附近,看到倒塌的楼房才感觉到地震的可怕。两处楼房倒塌的现场有很多救援车辆和救援人员。
今天早上上网才知道地震的具体地点和受灾情况。我把老伴儿留在腾冲,一个人开车来到盈江,走之前买了两箱方便面,一箱水,本想做长期打算,参加抗震救灾,但是向执勤民警询问后知道,救灾已进入尾声,灾情已经被控制。目前死亡二十多人,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天缘超市没有人死亡,永胜宾馆虽然一层被压扁,但是压在里边的三个卖服装的小姑娘已经在昨天就被救出,只是受了一点伤。全县受伤二百多人,昨天就已经全部转移到周边县市医院。
看来我留在盈江已经没有意义,为了不给盈江添乱,我决定下午返回腾冲。
中午赶到盈江
一月份就有地震,已经支上帐篷
地震惨像
人员救援已经结束
人民解放军是抗震救灾的主力军
空地上都是帐篷
免费打报平安电话
公共汽车免费运行一天
部分商店照常开业
街头小饭店正常营业
2011-3-12 8:13:00
昨日在盈江地震现场,听围观群众介绍了一些地震情况。一位女士讲,她亲属的女儿和另外几个同学,当时利用午休时间洗澡,她亲属的女儿先洗好穿好衣服出了浴室,这时地震发生了,还有两个女同学和一个男同学还在浴室里边,浴室墙壁倒塌,三位同学被砸,当时死亡。另一位女士讲,附近有一个麻将馆,地震时,女老板往外跑,不幸被崩落的砖石砸到,当即死亡。从地震现场看,建筑质量差,房屋老旧,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日本8.8级大地震,人员伤亡很少,就是因为日本建筑抗震系数高。我看到的盈江和云南很多地方,农村建筑材料多是土坯、免烧空心砖等材料,抗震系数很低。
2011-3-12 20:56:00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腾冲
多日不见雨水,今天上午竟下起小雨来。也许上苍知道我此刻的心情。我们来到国殇墓园,祭拜腾冲战役牺牲的抗日勇士。
国殇墓园是腾冲战役后,由李根源倡导,民众响应,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合力建造的。国殇墓园在腾冲人们心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即使经历十年浩劫,烈士墓碑一个不少,忠烈祠内民国国旗、国民党党旗,及蒋介石的题词均予以保留。墓地是一座山,围绕着小山,密密麻麻按战斗序列排列着3,346名有姓名的烈士墓碑,好像还在向敌人进攻。山顶是一座纪念碑,据说没名没姓的烈士骨灰,集中埋在下面。据碑文记载此役远征军击毙日军军官100名,士兵6000名,俘获敌军官4名,士兵60余名,军妓18名。远征军伤亡军佐1234名,士兵17075名。墓园一进门的地方,朝着烈士墓地方向,有一座倭冢,据园区导游讲,里边葬着被击毙的日寇腾冲军事最高长官、148联队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和太田大尉、桑弘大尉。他们都是面朝远征军烈士方向被跪姿下葬的。据说前些年藏重家族曾来腾冲要求把藏重康美移回日本安葬,被腾冲人坚决回绝。
我们进墓园的时候,就在门口买了一束鲜花。在纪念碑前,我们肃立默哀,向先烈鲜花,表达我们的敬仰和哀思。也是代表各位网友,表达我们共同的敬意。
2011-3-12 20:59:00
松山——寻找失却的记忆
作者 张志武 (长老也)
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
我俯身在这片土地,
寻觅。
脚下是纵横交错的战壕、
深深的掩体;
身边是一棵老树,
弹痕累累。
寻寻,
觅觅。
我俯下身体,
寻找失却的记忆。
泥土中,
我发现一块弹片,
小心翼翼,
捧在手里。
我看见上面,
锈迹斑斑,
似乎还有血迹。
我分明嗅到泥土中,
血腥的气味:
炮弹在身边炸响,
子弹在耳边,
尖啸,
硝烟弥漫,
令人窒息。
我分明看到山坡上,
勇士冲锋的身影:
无处藏身,
无处隐蔽,
用自己倒下的身躯,
掩护战友,
前赴后继。
腹中只有菜叶,
数月没见谷米。
脚穿自编的草鞋,
依然飞身踏过重重铁棘,
呐喊着,
冲上阵地。
那一刻,
所有的一切,
早已忘记。
手掐牙咬,
拼尽最后的力气,
也要和鬼子,
同归于尽!
泣鬼神,
惊天地!
明知冲锋号响,
就是自己的死期,
却无人——
畏惧!
寻觅,
寻觅。
我伏身在地,
泪流如雨。
2011-3-13 18:51:00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腾冲 和顺
昨天中午到腾冲附近小镇——和顺。和顺是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排位第一的古镇,至今约有600年历史。因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故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
和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就诞生在这里。另外,还有一些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领域卓有建树的杰出人才。
和顺之所以人才辈出,皆因和顺人重视教育的结果。和顺有目前中国乡村历史最久、古籍珍本最多,堪称第一的图书馆。还有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实行免费教育的益群中学——“文昌宫”。
深厚的文化,滋养了古镇。如今古镇已经成为滇西著名旅游景点。这里最值得一看的,就是滇缅抗战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展出了腾冲农行副行长段生馗先生集二十年心血收藏的5000多件抗战文物、1000多张历史照片。博物馆就设在当年中国远征军反攻腾冲指挥部旧址。这个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有关远征军抗战历史资料最详实的博物馆,而且是民间博物馆,非常难得、非常珍贵。到腾冲,一定不要错过。段生馗先生抢救了远征军抗战文物,记录了远征军抗战历史,功德无量。另外,艾思奇纪念馆也很值得一看。蒋介石曾这样说,他不是被**军队打败的,他是败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思想攻势。艾思奇二十多岁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很多进步青年投身革命,壮大了革命力量,最终打败了蒋介石。艾思奇英年早逝,1966年3月,时年56岁,因心脏病去世。还有弯楼子等民居博物馆、刘氏宗祠也值得一看。其实,我觉得,在小镇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漫步,更可以体会小镇的古朴之美。
和顺民居旅馆很多,吃住十分方便。建议到小镇以后,多住一天、两天,静下心来,就好像手把玉一样,仔细玩味。
和顺古镇
滇缅抗战博物馆馆长段生馗先生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采访
一代宗师艾思奇纪念馆
大马帮博物馆
弯楼子民居博物馆藏品大保险柜
弯楼子民居博物馆藏品美国带回来的烤炉、压面机
小镇到处在盖房子
这里盖房子都是框架结构,先打好木架,再上瓦、砌墙,最后装修
我们盖房子,梁柱之间用卯榫相连,不像老挝用大铁钉子钉,但是我们的木料不如他们的好
手工藤编仍然是小镇一部分人谋生手段
明清时期加工玉器的机械
玉器加工作坊
精雕细刻
2011-3-14 20:29:00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腾冲
今天去了腾冲城内的火山堰塞瀑布,又去了火山地质公园,看到了火山熔岩柱状节理、游览了黑鱼河。以前去过几个火山地质公园,看到过火山,柱状节理,但这次与以往不同,我不但登上了火山锥顶,还下到了火山口底。这次看到的柱状节理不但规模大,而且形状特殊,不但有直的,还有弯的。不但有竖着的,还有横着的。有的像一把捆在一起的筷子,只露出筷子头。黑鱼河也很好看,那是一条流出岩缝的暗河,水质清冽,可以直接饮用,是天然矿泉水。
今晚住腾冲市中心广场。
给大家讲几个滇缅抗战中的小故事,有的是听导游讲的,有的是在滇缅抗战博物馆里看到的,我呢,在尽量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适当的加工了一下。
(一)炸断惠通桥
日军占领缅甸后,很快进入我云南畹町等地,为阻止日军东进,远征军早已在惠通桥埋好了炸药,只等日军一露头,立即炸桥。当时惠通桥都是向东逃难的人群,把个惠通桥挤得水泄不通。这时当地一位富豪,开着一辆汽车急着过桥,无奈人多车多,难以过桥,为了开路,他摇响了车上的警报器,结果造成了混乱,人群中有人朝天鸣枪,结果使得化装成难民,混在逃难队伍中已经过江的200多日军先遣队,误以为被发现,随即开枪射击,被远征军发现,立即起爆炸药,把惠通桥炸断,同时调集部队,围歼了这一小股日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毫不相干的偶然事件,竟改变了战争的轨迹。
(二)战场啦啦队
运动场啦啦队、球场啦啦队司空见惯,可谁见过战场啦啦队?这事就发生在腾冲。远征军攻打腾冲时,打得很苦,久攻不下,后来盟军飞机轰炸反复轰炸,才把城墙炸开了几个口子,远征军冲进城内和日军展开逐街逐巷的争夺战。远征军在前面攻,后面跟着一群老百姓,每当远征军打死一个日本鬼子、向前跃进了一步,身后都会响起一片叫好声,极大地鼓舞了远征军的士气,战士们奋不顾身,拼死战斗,终于全歼了守城日军,取得腾冲战役的胜利。
不论什么时候,人民都是军队的坚强后盾。
(三)展板上的错误
滇缅抗战博物馆有一块展板展示的是远征军到缅甸后解救7000英军的事。说当时英军7000人被十倍于己的日军包围,远征军赶到后将日军全歼,解救了英军。导游说,这里有个数字是错的。当时包围英军的是日军一个加强营,只有2000多人,并不是“十倍于己”,而英军已经丧失战斗力,把枪都交叉在一起架好,准备投降了。没想到远征军赶到,把他们救了。当是英军得知包围自己的只有2000多日军以后,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请求远征军不要如实上报,要说英军被十倍于己的日军包围。结果这个数字就变成了官方报道,历史也就这样写了。
历史不都是真实的,有时真相隐藏在表象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