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早饭后开车离开灵宝。
沿途一马平川,绿油油望不到边的麦田中间夹几块金黄色的油菜花,特别显眼。路边鲜红的桃花,紫色的桐花,白色的苹果花,挺拔的白杨树,在灿烂的阳光下面,简直是大自然在中原大地上绣的画呢。
中午12点到了洛阳,直接将车开到王城公园的停车场。
王城公园位于洛阳的市中心,传说我国周朝的王城就埋藏在该公园的地下,为了保护历史遗迹,地面建成公园,是人们观赏牡丹的好地方。我佩服洛阳人会做文章,把传说中“不肯献媚”而遭武则天贬罚的牡丹选作市花。这正好抓着了人们的痒处,因为我们的同胞历来看重不畏权贵的骨气,从此,洛阳的牡丹盛名天下。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烘托罢了,牡丹就是牡丹,在百花中,“唯有牡丹真国色”,人们喜欢它那样的雍容华贵,喜欢它像酒醉后的杨贵妃那样千娇百媚弱不禁风。不过我们来得也巧,正好赶上“河南省第二十六届牡丹花会”,又是我国首次清明节长假。王城公园内人山人海,纷至沓来的游人扶老携幼熙熙攘攘,仿佛全市的人都来这里观赏牡丹。幸亏王城公园这么大,否则非挤破不可。
王城公园内的牡丹园不止一处,并且每处的面积都不小,每处的牡丹都比赛似的开得万紫千红。我和妻子都是第一次来洛阳看牡丹,立即被这些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迷住了。牡丹园里,一朵一朵手掌大小的牡丹花缀满了枝头,重叠的花瓣围绕娇艳的花蕊,被翠绿的叶子托映着,仿佛是一个个美丽的仙女对着我甜美的媚笑。我的魂一下子被它勾走了似的,不知怎么的又想起了洛阳。洛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都,是黄河孕育的一颗明珠,封建社会的前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历代人才辈出,沉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它有群星般灿烂的文明之花,它有群星般鲜丽的牡丹之花,从遥远的过去一直开到现在,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耀眼的光环。但是话要说回来,沉积的历史文化太过丰厚又太过辉煌并不一定都是好事情,洛阳似乎不那么情愿走进新潮和时尚,看上去市内的民居和商场仍然很传统,懂得安逸的洛阳人养着牡丹夸着龙门石窟,似乎还在一种满足和慢节奏中悠闲度日。
王城公园赏牡丹
王城公园内除了牡丹,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和动物园。我和妻子坐缆车过去,动物没看,无意中发现了珍品牡丹花展房。平生能看到这么美的牡丹也是缘分,要看就看个痛快,那些奇的珍的都要见识见识,这珍品牡丹无论如何也要看一看。牡丹的品种很多,也十分娇贵,精品的牡丹更娇贵,都摆放在玻璃房内,都是些不多见的黑、绿、红、白、黄、粉、棕、紫八色牡丹。有的牡丹一朵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这就有点稀奇了;更奇的是,牡丹花虽然花期不长,但有的牡丹在一个花期内会变换七种颜色。真是无奇不有,难以一一言表。经过几千年的培育研究,洛阳的牡丹简直出神入化了。占地面积近八亩的珍品牡丹花展房内,还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河洛奇石和根艺等艺术品,进来看看,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增长了不少知识。
到了王城公园,自然要看看王城的遗迹。洛阳的王城是3000年前周武王之子成王建的,开始是周王朝的陪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迁都到王城,此后的250多年都是周王朝的国都,是当时我国规模最大也最繁荣的城市。不过,当年的显赫早就随着王城一起埋藏在黑暗的地下。现在的“河图洛书”、“韶乐台”、“九鼎”等地面建筑,都是后人根据史料重建的。在王城遗迹上转悠,我似乎看到了周朝先民的遥远背影,听到了这块土地上发出的缕缕周乐,真不敢相信时间老人的脚步这么快,倏忽就是几千年,真不敢相信岁月是那样的无情,带走了人世间多少美好的文明。
下午3时,坐公交车到上阳宫公园。洛阳人非常注重历史文化,百忙中不忘“古为今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在东都洛阳的洛河边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上阳宫,还经常在这里主持朝政,这样又把洛阳推上了举世闻名的历史舞台,因此给今天留了个上阳宫公园。一个城市像一个人一样,兴兴衰衰难以捉摸,好景不长,武则天死后,上阳宫毁了,只有洛水潇潇洒洒地空流了一千多年。宋代以后,洛阳就渐渐衰落了,只给现代人留下了白马寺和龙门石窟,至于那些鲜亮的历史文明,不少已经变成了神秘的传说。现在,公园里没有什么大的建筑,连当年的上阳宫丁点儿痕迹都看不到,确切一点说,原本像个刚建成不久的生态公园,竹树茂密,碧水荡漾。
在王城公园玩累了,到这里坐一坐却是最好不过。我和妻子坐在河堤上,头上青天白云,河岸高楼林立,垂柳如烟。
下午6点,夕阳收尽了最后一抹余辉,我和妻子坐公交车回到王城公园的停车场。感觉这里的环境不错,就在这里“安家”过夜吧。
郑州会战友
4月7日起得较早,洗漱过后就开车离开王城公园,在牡丹广场吃过早饭,然后驶10公里就到了关林。
洛阳著名的龙门石窟不去了,尽管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齐名,但它和四川广元的千佛崖风格差不多,都开凿于北魏至唐代,只是石窟的规模大些,佛像多些,听说人为和自然的毁损同样十分严重。这几年一直在外面跑,去过不少名山古寺,尽管白马寺号称“天下第一寺”,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为了早点去郑州与战友相会,也不去了。但关林还是想去,三国名将关羽的首级就埋葬在那里。国人不知道关羽的不多,关羽死后,尊崇为中国的武圣,他的忠义仁勇历来为世人称道。
关林是我国历代朝拜关公的圣域,每年的秋季,国际朝圣大典就在这里隆重举行。关林内冢、庙、林三祀合一,古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好,有不少历代歌颂关羽的碑刻,还有当年为纪念关羽而种植的柏树,这些翠柏历经千年风雨,葱茏挺拔,似乎散发出一种威风凛凛的英气。
我们从大门进去,过大殿、二殿、三殿,就是关冢。公元218年12月,关羽被孙权擒获后坚贞不屈,被孙权杀害,享年58岁。孙权考虑到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同生死,怕刘备报复,就想了个点子转移矛盾,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献给曹操。曹操绝顶聪明,他一眼就看穿了孙权的用意,就利用矛盾,马上命人用沉香木雕了关羽的身躯,以王侯之礼安葬关羽。曹操不仅命令大小官员送殡,还亲自拜祭,并在冢前立着“汉寿亭侯之墓”,这就是今日的关林。从关林出来,立即上高速去郑州。
这么急着去郑州,不为别的,只是想会会往日的战友。为了这次聚会,我把自己的行程改了一次又一次,不惜拐个大弯来郑州,连原先计划的中岳嵩山和少林寺都不去了。在洛阳的时候,就给战友陈立岩和王保生打了个电话,把自己到郑州的时间告诉他们,由他们通知和召集郑州的战友。当然,我不想打扰他们太久,提前撒了个谎,说自己路过郑州,只是见一面,第二天一早无论如何都要走。老战友了,本来不应该撒谎的,但我想不撒一下不行。记得1975年6月,我和郑州的晓兵、保生一块押运雷达去湖南的岳阳。返回时到郑州,本来打算住个一二天看看早几年复员的战友就行了。谁知一到郑州就出不来了,每家都要请客,谁家不去都不行,甚至一顿饭吃两家。那段日子,“河南老窑”把我灌得昏天黑地,简直都忘了自己姓啥了。你猜怎么着?整整住了八天才勉强放我们走,临走时还讲定以后再相聚。三十多年前答应了的事不能失信,但要提前打好预防针。
人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好撒谎。
这些年条件好了,怀旧之风也开始盛行起来。一起入伍的战友、同窗的同学、交往的朋友、一起下放的知青、一起工作的同事,甚至同乡会、文友会……没有太多的目的,大家只是在一块聚一聚,叙叙旧,拍个照,吃餐饭。别看过去的早就过去了,别看一个个满头华发过了不惑之年,当大家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时,很快找回了自己年轻时的那股激情,埋藏在心底的情感立即喷涌出来,早就忘记了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艰辛,一个个都激动得疯了一般。
我们在高速服务站吃过中饭后,一直驶到郑州下高速。再转入310国道,又驶十几公里,到了郑州市内的建设东路。在防空指挥学院招待所登了间房子,立即洗澡换衣服,并上街买了点礼品,然后把自己的住址告诉保生。
不一会儿,保生和立岩急匆匆跑来了,陆陆续续能来的战友也都赶过来了,我的那些弟兄们的性格脾气都没有变,一个个还是当年的老样子,见了面以后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也许一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起,只是不停地埋怨我在郑州的时间太短了。的确,三十三年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应该是一段不短的岁月。当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如今一晃悠就到了怀旧的年龄,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脸上都爬满了皱纹,甚至个别的成了隔世故人。但有一点不会老,那就是战友的情义,那就是当年一起同甘共苦的经历,那就是多年来熬得浓浓的思念。岁月无情人有情,当我们谈起当年的那些往事时,就像昨天一样。自古“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兵”,流水是无情的,而流水的兵却是有情的,这情义特别酽特别纯。
晚饭是在招待所边上的大鸭梨酒店吃的,郑州的战友能来的都来了。确切一点说,这顿饭不是吃,是谈,是回忆,是互相介绍别后的情况。也不知谈了多久,酒喝得差不多了,茶喝得差不多了,大家还是聚拢着、围坐着,谁也不愿意提出离开。我们都知道,彼此相距千里,一旦分手,很难有机会再坐在一起,今夜就会变成一个梦,变成一个回忆,尽管这个梦和回忆如何的甜美,也只能留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这一夜,也许酒喝得有点过量,我做了不少梦。我又和这些弟兄们一起回到了沈阳张士屯的雷达站,在刺骨的寒风中一起站岗放哨,在荧光屏前一起分析判断地物回波和气象干扰,一点一点报着空中情况……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乎的是感悟和旅途的心情。回过头来,我才发现人世间真正的友情是无价和不老的。
走马开封和商丘
4月8日起床后,郑州市灰蒙蒙的。昨晚淅淅沥沥了一夜,看样子,还要没完没了的淅沥下去。没办法,上午10点退了房,冒雨向古都开封驶去。
郑州到开封80多公里。从东环上郑开大道,这是一条笔直的双向八车道,一个多小时搞定。车子停在开封滨河路的古城边,吃好中饭,还不到12点。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天边过来,一路上向东浩荡奔流,就在它准备拐向东北的时候,留下了一颗耀眼的明珠,这就是开封。说起开封,人们马上会想到“东京汴梁”,脑海里立即会浮现出许多传奇的故事来。《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来闹过,《七侠五义》中五鼠来闹过,还有世人崇敬的包公,他就“打坐在开封府”,确有不少“玩头”。三十多年前,我来过这里,把“七朝古都”留下来的那些名胜转了个遍。当我又一次扑进它的怀抱的时候,雨下得又大又急,整座开封城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顿时没了游兴,就躺在车上休息。
妻子第一次来开封,兴趣很高,撑了伞独自去大相国寺。开封的大相国寺建于公元555年,到了宋代,因受帝王的崇奉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成为名动天下的“皇家寺院”,整座寺院气势恢宏,“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二个多小时妻子回来了,她告诉我说,今天三月初三,为照顾当地居民进香,凭身份证门票一元。因此,相国寺简直闹爆了,真没见过这么多的人。相国寺的前面还搞了个庙会,人挤得走路都困难。我们的同胞自古以来就爱凑热闹,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当然也不否认,佛教是一种宗教,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信徒,它和社会现实一时很难分割,因为人们需要这样的宗教。不是吗?无论世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世人快乐还是痛苦,总是希望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好的归宿。
我躺在“房车”里回忆三十多年前开封的印象。那时,石晓兵的家在开封,我到了开封后,就住在他家里,天天由他陪着转,早把开封的那点儿古迹转了个遍,过了几十年,我还能一口气说出龙亭、大相国寺、铁塔、禹王台等景况。听说早几年根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摹本新建了清明上河园,再现了昔日繁华的“开封府”。这也没让我动心,2005年的金秋季节,我开着“房车”在浙江的横店住了二夜,这种“克隆”的风光已经见识过,用不着再劳动筋骨。
休息了一会,妻子又独自撑着伞去铁塔了。
躺久了没意思,我就坐在驾驶室里看看天,看看街景。我总感觉开封似乎不怎么情愿走进现代化,几十年了,街道和民居没有变得让我认不出来,看上去还是那么熟悉。当然,北宋时期的开封早已经烟消云散了,那些传说中的街市和热闹的斗鸡场面只能靠你想象了,只是觉得现实的开封步履过于稳健,缺少一种跻身现代的迫切性,似乎还沉醉在曾经的繁荣昌盛气氛中,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
雨越下越来劲,想了个法子,把车开到保险公司边的大雨棚下过夜,风吹不到雨淋不到。
4月8日起床后,天空阴沉沉的,仍然下着小雨。出门旅游,遇到雨天就有许多不便,不玩了,开车离开开封。
河南的公路修得的确不错,驶起来通畅舒适。我们在310国道上驶了40多公里,只见前面的大转盘中间塑着高大的焦裕禄像,我知道到了兰考县。当年这地方很穷,县委书记焦裕禄抱病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谱写了一曲高尚顽强的赞歌,成为我国县委书记的榜样。
上午10点,到了历史文化古城商丘,雨也停了。车头一拐开了进去,停在古城南门的停车场。
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五帝中的颛顼、帝喾,还有商汤和微子等都曾建都在商丘。也许说得远了点,熟悉和了解他们的人不多。如果提到庄子、墨子和花木兰等一些历史名人,人们就比较熟悉了。你知道他们是哪里人吗?他们的故乡就在商丘,这么一说,你也许会对商丘刮目相看了。不错,在商丘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古文明之星在闪烁,有发明火的“三皇之首”燧皇陵,有文字鼻祖仓颉墓等等。当然,这些都离商丘有一段路程,我只想看看眼前的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实际上是明代建造的府城,谈不上怎么古老。不过它并没有根据传统和常规建造,被有的学者当作“怪”城在研究。这座古城外圆内方,形似古铜钱,城内的街道呈棋盘式格局,也有人称它为八卦城。传说有一年黄河发大水,商丘城外汪洋一片,但这洪水就是没进城,说明这城的建造、地势和排水系统都有不少玄机。我和妻子先游南城湖,据说这南城湖面积8000余亩,水面绕城一周,湖水清澈,散落着十几个小岛。湖的周围还建有应天书院、张巡祠、八关斋及游乐园。
我们进到内城,就漫无边际地在街上瞎逛。内城不大,方形,有东南西北四门出入,建有四座城楼。古城周长7里,高8.6米,看上去比较完整和雄伟。据说历史上商丘城内出过两位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巡抚、总兵等显要人物,因此,城内还保留有不少官府、官宅建筑,但都破旧不堪,有的正在修复整理。我想,如果对商丘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恢复和发场光大,也许能吸引更多的眼光,虽然比不上云南的大理和丽江古城,却也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亮点。
我们在城内吃过中饭后,休息一会,然后开车上105国道南下去安徽。尽管河南的经济没有东部发达,但公路修得决不比东部差。我的“房车”在一片绿油油的平原上奔驰,感觉特别轻松快活。看着挺拔的白杨,盛开的鲜花,碧绿的河塘,有一股浓浓的春意迎面扑来,我们离江南老家越来越近了。
出门时间久了,免不了要想家。一个游子,无论你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系缆桩。
亳州的曹操和华佗
安徽的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初来咋到,手头又没有什么资料,不知道这历史究竟有多远,也不知道这文化究竟灿烂到什么程度。但有一点我不怀疑,人们一眼就能看到的历史文明少之又少了。中国誉为文明古国,的确有数不清的灿烂历史文化。只是中国的历史从来没有安静过,几千年来一直打打杀杀,不管多么辉煌的文明,很难经得住岁月和战火的考验。即便这样,还是要去亳州看看,因为亳州这块土地上出过两个熟悉的历史人物,他们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华佗。
亳州离商丘只有50公里。路好,开车过去用不了一个小时。我们是4月9日下午2点钟驶进亳州市区的,一直把车子开到花戏楼,看过之后,就去“华祖庵”。看到十字路中间高高的华佗雕像,右拐不远就到了。
华祖庵本来是华佗的故居,华佗被害以后,他的乡亲们为了纪念这位神医,就把他的故居改建为纪念馆,当地人叫华祖庵。华祖庵由祠庙、故居和古药园三部份组成,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建筑都已经过多次重修,但整体上还保留着较早的历史风貌,显得简朴典雅。走进华祖庵,我看到了华佗当年用过的外科手术用具和简陋的药房,还有他当年给人看病的群雕。华祖庵内还保存了不少历代赞颂华佗的题刻,其中最新的一方碑刻是江泽民题的“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亳州华佗纪念馆
在我国,历史上出过不少名医。亳州的华佗,从小勤奋好学,不仅是传统的中医妙手,还是我国医学界公认的外科手术的鼻祖,世人誉为神医。他一生悬壶济世,即使是一般人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经他一治,病痛随手而除。如果是五脏六腑的疾病,汤药无法生效的,就让患者喝下麻沸散,然后用刀剖开腹部治疗,病人不觉疼痛,二十多天即可康复,这在1700多年前是不可思议的事。《三国演义》中详细描写的为关羽刮骨疗毒,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超前的精湛医术,本来是难得的好事,是苍生之福,谁知却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话还得从华佗的同乡人曹操说起。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显赫人物,但他一直来受头痛病折磨。自从安葬了关羽以后,曹操觉得自己的头痛病越来越严重,常常痛得难以忍受。于是,他“急传旨遍求良医治疗,不能痊可”。后来经过部下推荐,召来了华佗,华佗诊脉后对曹操说:大王的头痛病病根在脑袋中,是因为“风涎不能出”,服汤药没有多大效果,只能“先饮麻沸散,然后用利斧劈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曹操从来没听说过把人的脑袋劈开治病的,他一听就火了,这不是存心要杀我吗?华佗是个固执而正直的知识分子,他相信科学和自己的医术,就举了关羽刮骨疗伤的例子企图来说服曹操。谁知曹操这个人打仗、搞政治和写诗是行家里手,对医学却一窍不通,反而认定华佗和关羽私下有交情,想借这个机会为关羽报仇。马上把华佗抓了起来,严厉拷打逼供。可惜一代名医,就这样不明不白屈死在狱中,连他的高超医术都失传了。
带着一种痛惜的心情从华祖庵走出来,开车去曹氏公园。曹操的故里也在亳州,并且和华佗相距不远,这就给现代的亳州加重了历史文化的份量。尽管曹操对同乡人下手狠了点,亳州人还是在故里为曹操建了座公园。
曹氏公园的南大门有个广场,广场正中耸立着曹操高大的石雕像。从大门进去,迎面是“曹操纪念馆”,并且是我国唯一一处纪念曹操的大型展览馆。馆内以大量的历史文献、文物和蜡像,再现了曹操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业绩,即使草草浏览一遍,也能加深对三国历史的了解。曹操一生的功过是非一时难以说清,人们对他的印象大多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戏剧的舞台上,曹操也常常以花脸奸臣的面孔出现。其实,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尽管他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择手段,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还是功大于过,为推动当时的历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功献。他不仅是一位很有头脑的政治家,还是指挥打仗的行家里手。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很深,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六子”中,曹操和儿子曹丕、曹植就占了三席。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铮铮诗句,至今仍然被不少人当作座右铭。话说回来,为了创一番自己的事业,曹操一生出生入死,活得非常累。就在华佗死后不久,他也病重身亡,享年66岁。
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祖上一直为官。当曹操成为魏王以后,更是如月中天。不信,你看曹操的故里也就是曹氏公园内,至今仍然保留着的几座曹氏宗族成员的坟墓,虽然这些宗族成员都不是什么显要人物,但这些坟墓的规格跟成都的刘备和洛阳的关羽不相上下,你说当年曹氏家族的势力大不大?紧邻曹氏宗族的墓群,还有一座“三国揽胜宫”,名义上是宏扬三国文化,其实是靠它吃饭靠它发财,看的人不多。
从曹氏公园出来,已经下午5点。感觉住在市内有点吵,就把车开到郊区加油站边上的一家酒店前过夜。
合肥的环城风景区
4月10日早饭后离开亳州,走省道过涡阳、凤台,驶了300多公里到了合肥。
沿途见安徽的西北大地妩媚多姿,像一轴刚展开的春的画卷。从车窗里望出去,翠绿的麦田如风平浪静的无际海洋,麦田中间夹杂的金黄色油菜花和雪白的苹果花,开得实在大气潇洒,就像飘扬在海面上的旗帜,特别耀眼亮丽。
合肥市不小,看上去有点现代气魄。当“房车”在蜀山湖边驶的时候,路边辽阔的水面,茂密的树木,先给人一种清凉的快意。缓缓的淝河穿城而过,像一条蓝色的绸带,它在市中心打了个漂亮的彩结,这彩结就是环城风景区,总长度8.9公里。解放后,合肥人拆除了原来围绕老城一周的旧城墙,把护城河和环城路加以绿化改建,辟成了八个首尾相接各具风采的公园。这些公园犹如一串绿色翡翠镶嵌而成的项链,构成了“园在城中,城在园里”的独特城市园林风貌。
下午还有时间,我将车停在合肥市中心的古城景区边,拿了照相机和摄像机,和妻子一起进了环城公园。
刚走进银河公园,感觉有点出于意料,没想到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益性公园会搞得这么好。站在绿树下放眼望过去,古护城河平静如镜,两岸各种树木郁郁葱葱,在水面或绿荫中立着的几座亭阁,显出一种悠闲的秀气。在这里,听不到城市的喧闹,偶尔有几只水鸟,偶尔有几艘游艇,偶尔有几位钓者……也许我看到的是这座繁忙的工业城市的另一面吧。即便如此,有这么些好去处,做合肥人也是一种福气。我这辈子一直住在东部沿海,总以为占了经济发达的光,总以为占了江南水乡的秀气。没想到这次到祖国的西部转了一圈,发现那儿的环境和山水风光比江南水乡还要江南水乡,似乎东部的“江南水乡”已经悄悄地转到了西部,转到了那些被认为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这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原因,有的地方急于要富起来,往往顾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甚至不惜牺牲大自然的春天。
合肥古称庐州,到了合肥,我就想起了“青天大老爷”包公,说得客气一点,多半是奔他来的。包公的胜迹集中在包河公园内,下午所剩时间不多了,先把这一页翻过去,明天上午再过来慢慢看。当然,环城风景区的八个公园全部走遍要费很多时间的,只能选几个有特色的地方转一转。在合肥,除了包公,还有名扬近代的太平天国陈玉成的三河大捷,还出了个“出入将相四十年”毁誉参半的李鸿章,他的故居在合肥,保存得很完好。下午还有点时间,去哪里呢?看了一下地图,还是去逍遥津公园看看三国的张辽吧。
合肥古消遥津
逍遥津公园在环城风景区的东部,古代曾是淝水上的津渡。相传三国时期,消遥津发生过一场著名的战争。那时曹操领了40万精锐部队西征四川,后方十分空虚,孙权就领了十万大军来攻打合肥。当时驻守合肥的是曹操的大将张辽、乐进和李典,兵力只有七千多人。但是张辽不畏强敌,连夜挑选了敢于拼杀的士兵八百人,趁孙权的大军立足未稳之机,天刚亮就冲入敌阵。他身先士卒,大声报着自己的名字一直冲杀到孙权的面前,吓得孙权落荒而逃,差点被俘。张辽和他的八百勇士被吴兵团团围住,但他们毫无惧色,从早上一直拼杀到中午,最终杀退了孙权。这场残酷的战争“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曹操后来巡视张辽拼杀过的逍遥津,感叹许久,从此十分敬重张辽,封张辽为都乡侯,专门为他建了府第,还把皇帝坐过的车子送给张辽的母亲。
现在的消遥津内有一片湖泊,湖水清清,四周树木葱郁,当年的战场痕迹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这么个故事让你去想。但逍遥津公园似乎还在继续演绎这个历史故事,公园内塑着身披战袍手握长戟跨着战马的张辽英雄塑像,走到塑像面前,仿佛还听得见他当年殊死拼杀的呼喊。在离塑像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桥叫“飞骑桥”,相传当年孙权被张辽追得丧魂落魄,就是从这座桥上脱险的。后人为纪念这场战争,湖畔还立着巍峨的逍遥阁,阁内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三国文化、三国人物和逍遥津战争的详细情况。
后来,张辽在征讨孙权的时候,病死在江都。人们把他的遗体运了回来,安葬在他曾经拼死保卫过的逍遥津土地上。历史不会亏待英雄,张辽为保卫合肥作出了贡献,理所当然世世代代受合肥人民的敬仰。张辽的坟墓在逍遥津的一角,规模不算小,规格也不低,墓道两边有石兽,墓前有牌坊,造型奇特的墓碑早被游人摸出了亮光。
下午走了不少路,感觉有点累了,打点回到停车处。
吃晚饭时喝了不少酒,人一喝酒就兴奋,就借着酒兴又到了银河公园。没想到银河公园晚上比白天还热闹,公园里到处是休闲散步的市民。
在淡淡的灯光下,古护城河像个娇懒惺忪的少妇……
包拯的后事初探
4月11日吃过早饭后,直接把车开到包河公园。
包河公园曾是北宋名臣包拯及其后裔居住养生的地方,由包公祠、包公墓园、清风阁、浮庄和九狮广场组成,优美的环境中流露出几分肃穆。
在中国,谁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几个包拯的故事。但这位千古名臣的身后之事,知道者不一定多。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合肥人,性格严峻刚直。他为官期间,不畏强暴,公正无私,嫉恶如仇,爱民如子,深得人民爱戴,世人誉为“包青天”。现在的舞台上,包拯是一位身材魁伟的花脸,一出场就扮着个黑面孔。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个白脸,身高只有一米六,做事力求诚朴宽厚,并不是望而生畏的黑煞神。《宋史》说他“虽然嫉恶如仇,然而未曾不以忠恕之道待人,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合,不以虚伪的言辞和笑脸取悦于人。”包拯生于公元998年,官至枢密副使,1062年病死开封,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终年64岁。包拯去世后,他的女婿护丧归葬故里,也就是现在的包河公园内。包公的墓内虽然没有多少随葬品,但也不太平,包拯死后68年,也就是1129年,金兵攻打合肥时毁了包拯坟墓,随葬品被洗劫一空,直到1199年重新修复。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包公墓又遭到严重破坏。可叹一代名臣,死后也不能好好安息。
好了,先去包拯墓园,看看这位“青天”的坟墓到底怎样了?进神门,过华表,神道两边立有石虎、石羊、石人(分文吏和武吏)各一对,用来警卫、致哀、镇慑和标表等级等作用。神道尽处是享堂(有的地方也叫祭堂),享堂不大,是历代祭祀包拯活动的场所。享堂正中为包拯的神龛,神龛前的供桌上置有三供,香火终年不绝。
穿过享堂,迎面就是包拯的坟墓。墓冢为方形覆斗,不大也不高,长满了青草。墓碑为龟趺螭首,上刻“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墓前置三供,设祭桌,四周刻有四神。坟墓不远处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包拯的家训,意思是“我的后代子孙做官,如有贪污的,不准放他进入家门,死后也不准埋葬到我家的坟地里。不从吾志,就不是我的子孙”。读了不禁令人感慨万千,包拯不愧“为政者师”。
包拯的墓园里还有夫人董氏、长媳崔氏、次子包绶、次媳文氏、长孙包永年等五座坟墓。这些坟墓都不张扬,看上去很平常。包拯的长子任潭州通判,结婚后二年病死,葬在别处。而他的长媳崔氏守节到死,一直没有改嫁,包拯很敬重自己的这位长媳。这期间,包拯曾经赶走一位小妾,这位小妾生了一个儿子。长媳崔氏就秘密地供养小妾的母子,后来还把小妾生的儿子接回来扶养成人。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长嫂为娘”故事,不过后人传错了,说包拯是嫂嫂养大的。
包拯坟墓
包拯的墓室位于主墓正下方,它是后人根据原墓的发掘资料营造的,对外开放。墓道不短,有点昏暗,墓道两侧的石壁上有宋代石刻《二十四孝图》和《接引图》,置有仿古灯具。走尽墓道就是墓室,墓室的入口处正中端放着包拯的墓志铭。墓室不大,中间是金丝楠木棺材,包拯的遗骨就安放在棺内。黑色的棺材两侧放置随葬品,随葬品是简简单单的十二时辰神木俑。不过有一点要说明一下,当年安葬包拯的是普通棺木,经过几次人为破坏,早已经朽烂了。早几年社会各界重修包拯墓,包拯的后人和合肥的百姓要为先贤风光一下,打算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重新做一口棺材。金丝楠木不大好找,经过四处打听,听说福建有,就派人到福建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福建的深山里找到一棵。你说巧不巧,这棵金丝楠木就长在包拯第35世后人的承包山上,当这位后人听说是为自己的先祖做棺木,就分文不收。包拯墓园修缮后重新开放之时,合肥人请了这位包拯后人做贵宾。
说到这里,我听说河南的巩义县也有一座包公墓。一个包拯不可能分葬两地,奇怪吗?往深处想想也不奇怪,包拯是历史名人,近年来,争抢历史名人的事经常发生。不光抢名人坟地,还抢名人故里,不光抢名人故里,连名人去过的地方也抢,有的人甚至还冒充某某名人之后,借祖宗的名气光耀自己。这些人把历史名人抢回家,是为了供奉起来教育后人吗?显然不是,他们抢的不是文化,是招牌,是出名之后的滚滚财源,这是把旅游当作一种产业后的“啃祖宗”现象。
不说了,还是去看看包公祠吧。包公祠离墓园不远,始建于明代,后在清代重修,是一座封闭式的古四合院。进了门,迎面就是包拯的祭堂。祭堂的正中有包拯高大的坐像,坐像前的横梁上悬有不少赞颂包拯的匾额,一旁还放着包拯自创的刑具: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祭堂的西边是“包公历史文化长廊”, 祭堂的东南面有一座六角龙井亭,亭内有一眼古井叫“廉泉”。据说这“廉泉”很怪异,清正廉洁的人喝井里的水是甜的,邪恶贪婪的人喝井里的水就会头痛。如果真的这样就好了,反贪局的工作就简单方便了,可惜井口盖住,谁也无法喝水试试真假。包公祠内还建了个蜡像馆,这些蜡像真人大小,十分逼真,再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包拯《怒弹国丈》、《铡美案》和《打龙袍》等历史故事。
在包公墓和包公祠之间是清风阁和浮庄。清风阁雄伟高大,取的是包拯“清风亮节”之意,同时也是合肥市的标志性建筑。清风阁内的各层壁板上都有雕刻,颂扬古庐州的历史故事和诗词精品,其中有一幅大型浮雕《清风赞》,它的中心为包拯雕像,背景是包拯生前的一些传说故事,是宏扬包公文化的一个亮点。浮庄是个三面临水的庄园,环境十分清静优美,据说包公的第28代嫡孙包兆龙先生曾养生于此,他是“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父亲,2米多高的铜像就立在龙血红花岗岩石上,边上是包老先生生前的遗训:“叶落归根,建设家乡,热爱祖国。”不难想象,合肥有不少包老先生的善举。
从包河公园出来已经下午1点,父亲来电话有事,就开车往回赶。驶了290多公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在广德的家具批发市场的边上住了一夜。第二天早饭后,从广德一直开回台州老家,跑了460多公里。老家毕竟老家,开了房门似乎多了几分亲切感。
回想起来,这次大西南之行简直做梦一样。历时49天,途经12个省(自治区),总行程近万公里,带回来近千张照片和16张各地风光DVD碟片,带回来轻松平和的心态。总费用(含油费、路费、修车费、停车费、门票、饮食、购买日用品等)11418元,平均每人每天116元。
开着“房车”出去,生活就是这么潇洒浪漫。
我愿更多的老年朋友驾车出去,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像夕阳一样多彩。